第211章“虚壹而静”(1 / 1)

一个人的战国 长恨鸽 372 字 11个月前

“那么,如何约束人性呢?徐福问道。”

“就人的先天本性而言,可分为两类,尧舜是同一类人,桀纣是同一类人,便是君子与小人,其实这些人降生之初,原本都是同一类人,善恶皆存,只是后天逐步分化善恶不同的两类,你可知这些人为何后天愚贤有别。”

“大概是后天的环境和经历对人性的改造。”

“不错!若要天下人心向善,就需要一个庞大的和谐背景作为支撑,若非如此,便是空话,教化引导并不适用于当下,当下礼乐崩坏,人心不古,善恶参差不齐,不能单纯以引导作为约束人性的主流手段,需要更为雷霆的手段。使人性向恶转变为人性向善,不仅仅需要教化引导人知礼义,更加需要制法度,教化为表,法度为里,而施与教化和法度,这个过程必然是长久的,而不能急于一时。”

徐福问:“可是,怎样的人才具备教化和制定法度的能力呢?”

荀子似笑非笑看着徐福说道:“自然是圣人,或者圣王。”

“如何是圣人?”

荀夫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孔夫子为何世人被称之为圣人?”

徐福说:“孔夫子德行无两、有教无类,使平民受到教化。”

荀子笑说:“是的,一个人能称之为圣人,一定是因为他的道德素质高于很多人,圣人其实在一开始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孔夫子是天生的圣人吗?”

“不是。”

“人之初始原本相同,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是后天形成,后天努力的修为造就君子、圣人,也造就了小人和普通人。”

“如何成为圣人?”

“‘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路是一步一步走的,事是要一件一件去做的,努力学习感悟这天下的所有一切,看得清、看得远、看得真、才能够成为圣人。”x33

徐福不知第几次恍然大悟,(http://.suya.cc/67/67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