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刘安,字子和(1 / 3)

蔡邕虽然被判流放,但到底是顶级名士,加之又是刚刚从光禄勋升为司徒的袁滂的侄子,因此狱卒也不敢难为他。

一路上好吃好喝的供着,刘安瞧着不像流放反倒像是长途旅行。

刘安是在蔡邕离开雒阳那天追上蔡邕的马车,提出正好自己要回乡,不如一道,也顺路。

涿郡在幽州,朔方郡在并州,两者都在北地,勉强也算“顺路”。

蔡邕见状也没有拒绝,只是长叹一声,悲悯的说:

“未曾想落难之时,却是汝伴于吾身旁,既喜汝之真心,也叹世态人情,竟如此凉薄,悲哉,悲哉!”

为什么没人陪你,你心中真的没点数吗?

作为顶级名士,有的是人想在蔡邕落难的时候陪在蔡邕身边,但是蔡邕这次作大死了。

本就和司徒刘郃关系不好,这次惹到的人又太多了,连三公张颢都状告了,更别说还有恨他入骨的阳球。

灵帝还特意考虑到自己喜欢大赦天下的爱好,下诏蔡邕不得因赦令而免罪,可见其被灵帝也厌弃。

因此那些想送的人不仅要考虑自己安全,毕竟历史上蔡邕在路上遭遇的刺客和毒杀可不是做伪的。

还要考虑此事会不会导致灵帝恨屋及乌,影响自己的前途。

更何况张颢、阳球现在正受灵帝信重,旁人又不像刘安一样知道这俩人不久之后不是罢官就是死了,自然不敢堵上自己的**生涯。

再说就算不考虑自己,很多人也要考虑背后的家族,因此不敢妄动。

阴差阳错之下就只有刘安一个和蔡邕关系平平的人来相送,蔡邕不免生出一种患难见知己的沉痛感。

不过蔡邕是个很豁达的人,并且淡泊名利,没有对权势的追求,因此难过了几天就又恢复了以往那般神采奕奕的样子。

因为身旁只有刘安,所以蔡邕时常找刘安讨论学问,当他发现刘安的学识虽然扎实但很死板后就开始好为人师的指导。

刘安也不客气的接受,毕竟能够接受当世大家蔡邕的指导可是一桩美谈。

蔡琰和蔡夫人也和蔡邕同行,但是总是刻意避免与刘安碰面,刘安见状,也很识趣的总在固定时间点或者蔡邕叫他过去的时候过去。

路上总会有沿途的官员设宴招待这位名满天下的名士,刘安一般是跟着在此地住一晚,但从不跟着蔡邕进入宴席。

蔡邕因此也对刘安态度更加亲切。

路上也遇见了一回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