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蔡邕被流放(1 / 3)

蔡邕长相有些怪异,历史上蔡邕想从董卓处东奔兖州时,他从弟蔡谷就说:你长得和普通人不一样,大家都围着看你,想隐蔽的逃走太困难了。”

这种怪异不是丑,蔡邕的五官除了鼻子有些外翻,嘴有点突之外没什么特殊的。

但组合起来就是很奇怪,刘安把这种奇怪总结为不协调,而蔡邕本人气质又格外突出,就让这种不协调感更严重了。

按正常来说,刘安不善音律,学问也平平,应该是和蔡邕没什么交集才对,但好在刘安写的一手好字,蔡邕对此很感兴趣。

蔡邕善书法,自创飞白书,这种字体笔画中丝丝露白,像缺少墨水的枯笔写成的模样,别有一番风韵,故称飞白书,在刘安看来有点偏向于草书。

虽然自创的字体和楷体截然不同,但蔡邕能欣赏到楷书之美,故而偶尔与刘安遇见,也会说两句,勉强算得上“点头之交”。

刘洪在补续完律历志后,开始着手编纂一部新的历法,这部历法便是后世出名的《乾象历》。

对此刘安感觉越来越吃力,他只是穿越了,智商并没有增加,这种天文学专业推理对他来说还是很难的。

幸好他的师兄徐岳回来了,代替他的位置服侍刘洪,刘安也因此松了一口气,很自觉的跟在师兄身后。

而刘洪见刘安如此淡然,心中对这个弟子自然是更为喜欢。

刘安打算先混着日子,然后等蔡邕被流放的时候护送蔡邕顺便返乡,他在雒阳中一点门路都没有,还是回乡发展吧。

至于为蔡邕求情?刘安不想找死。

为了到时候护送蔡邕看起来没那么刻意,刘安开始每个月给蔡邕投两回名刺,大概一个半月左右能见一次,探讨探讨书法,增进增进感情。

想拜见蔡邕的人数不胜数,刘安一个半月见一次的频率已经算相对比较高的了,尤其是他出身不高,便也引起小小的热议,在雒阳也算有了一点点名气。

蔡邕猜测刘安是想蹭名气,毕竟像刘安这样的年轻人,想出名最好的方法就是蹭名士的名气,尤其是蹭顶级名士的名气。

他年轻时候也干过,所以倒也不讨厌,而且他对刘安的印象还不错,便默许了刘安的行为。

刘洪也不介意,弟子有上进心是好事,再说又不需要他帮忙,因此也乐见其成。

刘安的日子过的舒坦,刘宏却烦的快睡不着了。

今年二月初一发生了日食,初九又发生了地震,刘宏觉得这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