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抚远建三江米(1 / 3)

听着李逸几人聊的内容,直播间观众也讨论得热火朝天。

“真·糯米史诗!”

“咱们是农耕文明,历史上经历过太多磨难了,但靠着种地,咱们还是一次又一次的熬过来了。”

“我知道!最早种稻谷的就是神农氏!”

“袁爷爷就是当代神农!”

“想想真的神奇,几千年前,第一个想到种植野生稻谷的人,会知道一粒小小的种子,居然能哺育一个辉煌而又伟大的文明吗?”

“细思极恐,究竟是我们驯化了稻谷,还是稻谷驯化了我们?”

就在观众们聊得热火朝天之际,老板已经让人把李逸要的五袋糯米搬出来了。

“圆糯米要么?”

老板冲李逸询问。

“要,有哪儿的?”

李逸扒拉了下糯米袋。

老板顺嘴问:“你要南方产的还是北方的?”

“废话,当然是北方的。”

李逸疑惑看向他,笑问:“咋滴?想糊弄我啊?”

圆糯米的主要产地都在北方,品质最好的就是东北产的。

南方产的圆糯米,粘性是比不上北方圆糯米的。

老板显然也清楚这点,赶忙笑着解释:“没有没有,问习惯了,顺嘴问了句。

你是懂行的,我怎么糊弄得了你?”

说着,他就提过了两个半袋的样品糯米,指着左边的一个介绍:“这个是五常产的……呃,其实是五常当地的粮厂加工的,米是牡丹江种的,品质也不差,我就当五常米卖了。”

他嘿嘿笑了笑,冲李逸使了个眼色,小声解释:“都是行业门道,你懂的。”

李逸自然清楚这种门道,不止是在粮油行业这样,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这种情况。

真正的五常大米一年也就能产65万吨,但全国每年能卖掉1000万吨的五常大米。

真正的阳澄湖大闸蟹,一年也就产个一两千吨,但却能销往全国,要多少有多少。

不管是加工米,还是过水蟹,都是行业门道,消费者自己也都清楚。

李逸抓起了一把“五常”圆糯米,嗅了嗅香气,又嚼了几粒。

没说什么,他就又抓了一把旁边袋子里的圆糯米,嗅了嗅香气。

“这是哪儿产的?”

他没吃,就冲老板问了句。

“抚远。”

老板解释:“抚远的米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