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等着借脱粒机(1 / 3)

靖州县城,公子府中,郑枝果激动万分地在向唐维佑汇报稻子的收成。

“什么?你说这水稻亩产达到九百斤?苏姑娘还不满意?”自从知道十八岁成婚以后,将会出宫,到自己的封地生活,唐维佑就开始关注封地的各种。

毕竟将来整个国公府,会有一千多人。

要是自己管理不好,民不聊天,不但交不出赋税,不要连自己国公府的一千多人都养不活。

所以现在,整个明州的田亩面积、人口及农业收入,唐维佑已经了如指掌。

知道这时候水稻亩产二三百斤,麦子差不多也是二三百斤,但是总体来说,麦子的产量低于水稻。

这要是水稻亩产能提高至少三倍,那还有何愁的?

“是,苏姑娘说,今年这是生地,明年要还是风调雨顺的话,亩产再提高一百斤是没有问题的。”郑枝果不知道苏晓宇还是说的保守数字。

可知道,在现代,袁老这种子,老百姓种植能达到亩产一千四百斤。

这还有五百斤的上升空间。

“够了。”能提高固然不错,就这样保持下来,甚至稍微跌一点,唐维佑已很满足。

“还有没有未脱粒的稻子?”唐维佑想带到京城,给父皇看看,要是整个大吴都种上这种稻子,还何愁天下百姓的温饱问题?

“有。”这是苏姑娘第一次种的稻子,当第一批收割的时候,苏姑娘就捆了一把让人悬挂起来,现在还在庄子里晾挂着。

“回头你带过来。”

“已经带过来了,在路上。”新收的稻子,郑枝果已经让人碾成了米,整株稻子、还有晾晒干的谷子和新米,郑枝果已经安排牛车运过来。

虽然在唐维佑看来,父皇把成年的皇子扔到封地让他们自生自灭,但并不是不闻不问,而是每年必须至少几次汇报封地的所有现状。ωωw.

毕竟封地的收入,朝廷拿一半,皇子拿一半。

要是“政绩”太差的话,也会影响朝廷的收入。

唐维佑还未满十八,也还未成婚,所以按理说还不需要考核“政绩”。

但谁都知道,唐维佑的封地揭晓以后,他就离开京城,前往封地一睹真容。

既然已经出来很久,那回去的时候,必不能空手而回。

这也是上次朝廷来函里面的要求。

唐维佑本不想理会,但孟管家给分析利弊,说你出来这么久,怎么着也要让你母妃安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