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解决靖州人民的温饱问题(1 / 3)

人多力量大,一百亩的稻子,也只用了几天,就全部收割完毕。

因为有了脱粒机,再加上村民们稀奇,一个个都争着上前帮忙,甚至有的压根没登记,既算不上长工,也算不上短工,就为了亲自体验一下这奇怪的东西,主动上前来帮忙。

“你们几个退后一点,衣服袖口要绑起来,不要被卷进去了,会受伤的。”还不是每个人好奇,都能亲自上前体验的,这这要是踩脚踏的人力气大,转子的速度很快,离心力很大,不要看看热闹,还负伤,倒得不偿失。

所以苏晓宇不停地在旁边给他们上安全课。

最后郑枝果听苏晓宇的嗓子都有点哑了,就安排几个人在一旁拦着点,村民们只好远远地观看。

“当初姑娘买地的时候,你们谁说她傻,这地种不起来的?”村民们开始发感慨。

“你这话问得,好像你没说似的,当初每个人都这么说,又不是一个两个。”

“行了,这些废话别说了,反正接下来,姑娘怎么种,我们也怎么种,跟着姑娘种地就行。”

“这话正确。”

……

郑枝果觉得让自己守在这边太划算了,姑娘这么多精彩的过程,自己都一点没落下,看姑娘指挥雇工收割、脱粒,然后运到庄子新建的房子那里摊晒,简直比看大戏还精彩。

姑娘这哪是个农民,就像个将军一样,指挥若定,有条不紊。

抢收田地里,明明是一番热火朝天,可她胜似闲庭信步。

接下来翻地,种麦子,一番等等,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此时众人最最关心的是,姑娘这一百亩地,到底能亩产多少斤稻子。

苏晓宇一百亩的稻子,可能因为种子的缘故,比村民们的稻子晚熟了六七天的时间,这时候,大多数村民们的稻子也都收割完毕,晒了两三天就归仓了。

苏晓宇打听了一下,一般的人家,一亩田只能收三百多斤稻子。

幸亏靖州地广人稀,可以随便种地,不然就这产量,哪够吃?

现在不只是村民,也不只是郑枝果,包括苏晓宇自己,都十分期待。

同样,晒了三天,按村民们的经验,可以归仓了。

据说稻子并不是晒得越干越好,晒得太干的话,水分流失过多,口感就不好。

这个苏晓宇还真不大懂,姑且就信一回。

然后,郑枝果就安排手下开始归仓,同时开始称重,计算。村民们都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