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直扑衡阳(1 / 3)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264 字 6个月前

衡阳地处湖南东南部,是湖南沟通两广、江西的重要据点。

从衡阳沿湘江溯流而上,可经湘桂走廊进入广西。这条通道是古往今来进入广西的必经之路。古代的灵渠运河,现代的湘桂铁路、高速,皆走这条湘桂走廊。

从衡阳经耒水可以到达郴州,再经武江或连江,可以进入广东。

这两条通道,从秦朝南征百越时起,就是北方王朝进入两广的官道。

可以说,衡阳扼守住了两广的咽喉,占据了衡阳,就拿下了进攻两广的桥头堡。反过来说,守两广必守衡阳。

另一方面,衡阳东北的罗霄山脉,有一条明显的东西。这是历来湖南通往江西的战略通道。如果从江西宜春方向南下两广,一般也会出武功山经湘江南下至衡阳,再取道入粤。

对于越国来说,如果要从广州去湖北或更北的中原地区,最便捷的通道就是走衡阳,经湘江北上。

衡阳地理位置之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革命军奇袭衡阳,后勤给养相当困难。一方面,革命军火器装备率高,弹药消耗量大。另一方面,革命军深入敌境作战,一不熟悉地形,二无群众基础。

从桂林到衡阳,横亘着越城岭、都庞岭、骑田岭等五岭山脉,崎岖难行。

最快捷的,莫过于水路。

桂林市境内有一条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这条灵渠修建于两千年前,为秦始皇征伐百越时所建,早已年久失修。丰水期时,灵渠可以通行十五吨的小船。

杨烜之所以转变战略,放弃北上湖南,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灵渠失修、交通不便。他已经下令修浚灵渠,预计将于1854年底完工,届时灵渠将能通过两百吨的货船。

如今正是枯水季,灵渠水浅难以通航,别说是铁甲舰,就连最普通的蒸汽汽轮都无法通过灵渠。

无奈之下,革命军近卫师长李秀成只能另辟蹊径,在灵渠上游的桂林市全州县,征用了三十余条木船。全州县位于广西东北角,再往北走,就进入湖南永州府了。

李秀成带着一千五百名近卫师官兵,坐木船沿湘江顺流而下。于此同时,广西守备师副师长陈玉成,率领着一千骑兵夹江而行,与近卫师互为支援。

进入东安县渌埔镇,陈玉成首先遇到一股敌军。几年前,湘军大将江忠源曾在湘江全州段的蓑衣渡设伏,重创太平军。

湘军故伎重施,在湘江东安段的渌埔镇钉设木桩,拦阻江面,防止革命军顺湘江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