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实物见证(1 / 3)

>

与明清时期的五彩、斗彩器相对比,素三彩是在素胎上挂低温彩釉。

而五彩、斗彩则是在烧制好的釉胎上施彩釉。

其次,素三彩的图案大多使用锥刻纹来表现,工艺略显粗拙。

当然,“素三彩”与“粉彩”的结合器除外。

而五彩、斗彩则是使用黑彩、青花描轮廓,图案分外细腻。

因此,同时期五彩、斗彩制品的绘画艺术造诣,也较素三彩器更胜一筹。

明清三彩瓷的演变,可以看出它在明初永宣御厂中慢慢发展壮大,至成化时期形成较大规模。

随后,斗彩、五彩瓷的创新普及令其一度失去优势。

清初康熙御厂制作又令其出现高潮,雍正时期甚至与其他新兴彩瓷工艺结合创新。

在各种陶瓷工艺不断前进的历史舞台中,“素三彩”也在几度沉浮中逐步改革更新。

其实其制作工序也十分简单,就是将研磨好的瓷土进行浸润,制成泥坯。

之后在泥坯上描绘图案,再以釉浆在表面涂覆,然后入窑烧制,成为釉下彩。

另一种是将瓷坯经700—800C烧制,形成素烧坯。

然后将金属氧化物制成的高温釉料,涂于胎坯上,经1080C高温氧化焰二次烧制而成。

“老板,即将进入船舱,您要不要看看!”

就在陈文哲又一次,想要好好研究一下素三彩瓷器的烧制过程之时,高启静再次走进了存放海捞瓷的船舱。

“清场了?”

“对,不过,整体打捞是不行了,只能破拆。”

两人一边走,一边走进了雷达仓。

看着水下机器人拍摄的画面,陈文哲有点可惜。

这里掩埋着又一艘古沉船,船体残骸周围的海床上,散布着无数碎裂的瓷器。

而另外一个显示器中,则是在黑漆漆的船舱之中。

此时,随着晃动的画面,陈文哲已经发现了一大部分的瓷器。

他能看出,在沉船之前,一大部分瓷器就已经破碎。

在瓷器碎片附近的船底残片,原封未动,但其他地方只能看到船的龙骨,衔接板全都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