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没有后路的小镇做题家(1 / 3)

沈临风又不傻,他当然懂了,他什么猜不透?跟宋建国扯了半天之后,沈临风就果断骑着自行车回宾馆了。x33

既然宋建国明确表示过,股改这件事儿他无过问权限,那么,继续再聊这个话题,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当沈临风回到宾馆的时候,却发现门口蹲了一个熟人,是前几天在大学招聘班里的那个大学生,对,四十岁的那个。

面对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沈临风应该管他叫一声叔,可他上学太晚,同时又只能当自己的下级,所以,得是人家来恭恭敬敬地管自己叫一声:领导!

“是赵云同志吧?你在这里干什么呀?”沈临风喊了他一声。

见自己要等的人终于回来了,蹲在门口的赵云,连忙掐灭了手里的烟卷,扔到地上,用那双几乎快开胶的解放鞋将其踩熄灭。

沈临风注意到,他抽的烟卷,竟然是自己用旱烟叶子卷起来的。身上的穿着也比较寒酸,穿着一件看不出是黄色还是白色的外套,洗得干干净净。

绿色的军裤按理说是六七十年代的风格才对,86年的老百姓流行趋势已经开始朝着劳动布制作的牛仔裤转变了。

不过,以他的年纪来说,穿着风格停留在十年二十年之前也理所应当。

他叫赵云,这也是沈临风对他印象比较深的地方之一,谁让他起的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特色了呢!他家老登肯定是个三国迷。

古有常山赵子龙,今有天海市赵云,只是不知,今日的赵云将来是否会成为自己事业路上的五虎上将呢?

“领导您好,我是专程来这里找您的,原本想进去见您来着,后来,听前台的服务员同志说,您不在房间里,一大早就出门了,所以,我就在门口等了一会儿。”赵云说话的时候,不仅语气客气,就连姿态也摆放得相当低微。

“来了应该不止一会儿那么轻松吧。”沈临风笑了笑,一会儿?蒙谁呢,光看地上的烟头就不难看出,至少一个钟头起步。

“进屋来说吧,别在外面站着了。”沈临风主动邀请赵云进屋聊聊,同时,他也想借着这个机会,摸一摸这个老同志的底细。

跟一般的年轻人不一样,对于很多才二十岁出头的大学生们来说,他们有着足够骄傲的资本——年轻。

在以资本为主导型的劳动市场里,年轻富有活力的职工,是他们所青睐的对象,因为他们有着旺盛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活力。

资本愿意为年轻的劳动力埋单,所以年轻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