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领导打哈哈也是门艺术(1 / 3)

时代不同,经济规模也不能同日而语,2023年,总资产上万亿的企业,不说二三十家,那也得有个十多家。

可在1986年呢?全国的经济总量也就才突破一万亿的规模而已,而到了四十年后,光是一个华润集团的营收就已经超过全国1986年的经济总量了。

但是呢,算账不能只看数字那么简单,1986年,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将近1:1,而在2023年呢,则是67:1。

1986年,一块钱的购买力,你到市场上,能买到好几斤肉、几十斤菜,甚至还能再换两条活鱼回来。而到了2023年,一块钱,打发乞丐的话,乞丐都的笑话你是个穷鬼,连个乞丐都不如!同样的道理,2023年,沈临风的企业,员工总数已经突破了3000人的规模,这还不包含外包人员在内。

可3000人规模的企业,在天海,仅仅只能算上是一家普通的中级规模公司,万人以上规模的企业比比皆是。

就更别说富士康这种,光一个分厂就能达到二三十万人规模的超级企业了。所以,一时半会儿,沈临风很难把办厂规模从2023年拉回到1986年。

因此,在他看来,一家才1000多人的企业,改制需要那么复杂吗?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嘛!

可实际上,牵扯的方方面面,各方利益的博弈,实在是太多,一旦国营性质从企业的经营中撤退。

首先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就是,那上百号行政编的企业员工应当如何呢?作为一个国企厂,有着事业编编制的员工,达到了六成以上。

而同时有着事业编和行政编双重编制的职工,也有一百多人。类似于马林这种性质,在厂里担任副厂长的事业职务,可在体制内,同时也是一个副处级。

理论上来讲,他是具备平调到金牛县**担任副县长职务的理论可行性的。当然,只是理论上的可能而已,实际操作很难做到这种跨领域的平调了。

除非是他能在厂里立下绝对意义上的汗马功劳,比如,他把化工厂做成了全省前十的规模……

所以说,一旦国退民进,对于市**来说,等于是直接多了一百多号需要岗位安置的编制内人员。体制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去哪里安顿他们呢?

能不能让他们留下呢?留下可以啊,但是得退出事业编,没听说过民企里会容纳事业编的职工。

可这种方式,职工们肯定是集体不愿意的,大家好不容易才拿到的编制,凭啥退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