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国内外差距还是很大的!(1 / 3)

“国内不比国外,拿美洲和欧洲的农民来说,他们实行个人农场主制度,粗犷式种植,一个农场主往往拥有不少于100亩起步的土地,放眼望去,眼睛能看到的范围,都是他所能种植的区域,如此大规模的耕种面积如果没有机械化辅助的话,纯靠牛马和个人,根本做不到抢收和种植。”

“反观国内,没有已经没有地主了,人均几亩地的范畴,一头牛拉梨干一天,基本上就能搞定。弯腰割麦子,手脚麻利的农民,一天就能割完一亩地,永远不要低估农民的积极性,集体时代里,种地的欲望不高,是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反正都是吃大锅饭,但是,大包干之后,就不一样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都是自己的!为自己干活,没有人会惜力,建立在这种人性思维的基础上,农用机械的市场份额又得砍掉一部分。”

“因此,在当前大环境的综合考量之下,对于国内农民而言,首要的选择是物美价廉,能够尽快通过土地把机器钱挣回来!所以,咱们的目标用户不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而是当地的农机厂以及合作社。”不用说八十年代了,就拿现在来说,也不会见到每个村子人均拥有收割机的场景。

就特么几亩地而已!花个几十万购买收割机,少说三十年才能把成本钱挣回来,脑壳有包才会这么干呢!x33

一个村里能有一户人家拥有收割机就不错了,一台收割机承包整个村子的收割业务。更多的收割机一般都是储备在各地成立的农用机械厂里,或者当地的地方**,**采购之后,每当到了农忙时节,就会组织起收割队,跨市、跨省收割。

所以说,这也是沈临风着急上马生产线的原因之一,这个市场说大很大,说小也很小。

市场真的很大,全国足有十八亿亩土地!可市场也很小,能以个人名义购买得起收割机的农民几乎一个没有,只能以**的名义采购。

地方**采购物品都会有一个潜规则——优先购买当地产品,如果本地没有,才会去采购外地企业产品。

本质上是为了促进、扶持本地企业的发展,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农用车是一片大企业看不上,小企业来不及发展的“蓝海领域”!

所以,沈临风认为,一定要“抢时间”!抢在人无我有之前,上线咱们厂自己的农用车!

“同志们啊,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你们要尽快吃透收割机全部的技术特点,务必做到上手就能第一时间排障排难!马虎不得、停顿不得!收割机只是第一步,后面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