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名满长安(1 / 3)

“这可不怨我啊,我也是一番好意,但愿不会出什么岔子……”

走出椒房殿的时候,义妁仍被不安的情绪所笼罩,小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方才卫子夫的反应实在反常,念第一首诗的时候还好好的,丝毫不吝称赞之辞,甚至还差点乱点鸳鸯谱。

怎么念了第二首诗,就立刻严肃的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吓得她大气都不敢出。

义妁又仔细回忆了一下第二首诗的内容。

“也没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只是与第一首诗相比,少了些许豪迈,多了几分悲情与惋惜,总体上依旧是在抒发家国情怀啊。”

义妁柳眉蹙成了麻花,百思不得其解。

“或许不是诗的问题,而是皇后不喜董君的身世?”

“倒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皇后方才将他称作私侍大长公主、败坏汉室风化的男妾……的确有不齿轻视的主观。”

“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啊,岂止是皇后,长安人大多如此看他,只是慑于窦太主的身份,才鲜少有人公开去说罢了,要怪也只能怪他自己不知自尊自爱,甘愿自轻自**,与我又有何干?”

“八成就是如此!”

“皇后最终还是将那两首诗留了下来,还赏了我十匹布帛,足可见我的献诗之举有功无过,因此肯定不是诗的问题。”

想到这里,义妁顿时宽心了许多,“只要不是诗的问题,董君又有窦太主撑腰,想来应该也出不了什么岔子。”

“反正我已经尽力,那两个秘方也收的心安理得,剩下的事就看他自己的造化吧。”

……

“阿嚏!”

正在一边喝六味地黄汤,一边书写奏疏的徐永忽然打了一个喷嚏,自言自语道,“不会是谁在骂我吧?”

他自然不知道他那两首抄来的诗正在经历什么。

事实上将诗送给义妁之后,他就已经将这件事抛诸了脑后。x33

这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可能引起武帝关注的小小契机,能起作用当然最好,不起作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毕竟义妁只是一个小小的女侍医,就算能够出入宫闱,也很难掀起什么风浪。

所以徐永没有丝毫松懈,立刻马不停蹄的开始酝酿足以引起武帝注意的奏疏。

这年头写奏疏其实是个体力活。

与随手写两首诗不同,奏疏不能使用白帛,只能写在竹简上。

因为白帛极易损坏且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