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5)(1 / 3)

【小麦作为引进的物种,一开始肯定是不适应咱们这里的环境,毕竟人换个地方都得水土不服,人家农作物也有自己的脾气啊。

一开始小麦只适合种在下湿地,还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旱保墒措施,比如说用醋和蚕矢浸渍麦种,冬天下完雪还得要镇压麦地,不让风把雪吹跑…这些在农书里面都有。

冬小麦收获正是炎夏。高温且多雨,抢收真就是要靠抢。

不过咱们老祖宗脑袋瓜也不是死犟着,既然无法改变小麦的习性,那就改良一下工具吧,唐宋时,北方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来一些麦收工具,麦钐(shàn)、麦笼、麦绰等。

比以往用镰刀提高了将近十倍的效率,毕竟古代的镰刀可没条件用铁打。】

一群人伸着脑袋踮着脚看天幕,明明不过是提高一点点距离,但还是忍不住想要凑近一点看清楚。

“这东西好像不是很难做。”

本来就是百姓为了方便捣腾出来的玩意,太复杂便失去了价值,经过观察,虽然恨不得把东西剖开看清楚,但手艺娴熟或是脑子转得快的,都能摸索到一点门道。

就等着说完回家去尝试尝试弄出来。x33

百姓如此,皇帝和大臣自然更不会落下,一个个就跟貔貅一样。

【麦子和传统的粟不同,它很容易受潮,也能理解,不可能存在一种完美无缺的作物,不然哪还有所谓的百花齐放啊。

麦子的这些特性在百姓一年年的种植当中都摸透了,对应的也出现伏天曝晒、趁热进仓、药物防虫等发明。

不过需要提出一点的是,一开始麦饭的味道简直是不忍直视,壳都没给人家脱,喇嗓子啊。

等到了汉代才开始出现石转磨,我想想我家始皇大大作为正宗的西安老祖宗,居然没吃过麦粉做出来的馍就心痛。】

始皇帝想起来当初天幕送给他的食物,听着她夸张的语气,只想说他没有她想的那么可怜。

刘邦/刘彻:我们呢?我们被你吃了?我们吃的难道就不喇嗓子?

只是,天幕上面两块石头就能脱壳吗?

不过这也没困扰他们太久,这活儿本来就不是他们该干的,自然有人会帮忙解决。x33

【小麦磨成粉以后能做的食物可就太多了,可以做馒头、包子、花卷、水饺、面条、烙饼、蒸饼、油条、面包、挂面等主食,还能做饼干、桃酥、蛋糕等点心。

口感更是没得比,连壳都吃,大人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