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进军摩罗宇宙,这个融合宇宙有点小可爱!(1 / 4)

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春天。我到山海关下的一个部队出差。一日无事,在招待所闲翻日历,发现当天正是农历的二月二日。记得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

二月二,龙抬头。

这句村谚俗语一下子使我想起了距山海关不远的老龙头。在这个日子里,何不再到那里走走、看看呢?x33

老龙头,逶迤万里的长城巨龙就在这里与浩瀚大海交接。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到老龙头来觅古寻旧、怀念历史了。潜意识里,常常感觉老龙头本身所包含的历史感,以及它的象征意味,都和我的思想有一种很强的亲合——我以为,这种亲合也决不单单是我个人的小情感与现实景观的偶然碰撞——应该说,对于每一个站在二十一世纪门槛上的炎黄子孙老说,老龙头都会勾起他如我一样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无穷遐思。

老龙头位于山海关以东约五公里处的渤海湾。他实际上是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四百多年前,明朝的开国元勋徐达以及后来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从这里把长城延伸入大海,使长城第一次具备了海上防御功能。两位建设者当时可能仅从军事功能考虑老龙头的价值,但他们却着实使今天的我们在把长城比喻为“巨龙”的时候有了最贴切的注脚。站在老龙头的入海石城上,人们不仅要感叹古人的大手笔、大浪漫:他们在构建长城这条巨龙的时候,大概感到长城从西北的荒漠出发,一路上越戈壁,盘峻岭,腾山脉,翻沟壑,到这里一定是渴了累了吧,那么,就让它到大海里去洗尽铅华、吞吐万象吧,最好能洗去一万里的尘和土,积蓄直上九重的伟大力量——于是,老龙头在历史的深处探出头来了。

其实,历史上的老龙头,不但是一个富有创意的伟大军事防御工事,其自身也构成一个集山、海、城于一体的壮美画卷。从明初到清末的几百年间,这里依山傍海修建了宁海城、海神庙、南海关口、观海亭等一大批人文景观,使老龙头渐次成为依山凭城观海的胜地。此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处于老龙头龙角之势的澄海楼:方志载其“一名知圣,高三丈,广二丈六尺,深丈有八尺”,上有乾隆提的“日曜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楹联。据传在澄海楼上观海,茫茫大海似乎仅剩“一勺之多”。因此有清一代的诸位皇帝特别垂青于老龙头的海天城色,单是乾隆就先后到老龙头四次之多。他在老龙头登临澄海楼后曾留下“我有一勺水,泻与东沧溟”的名句,至今仍让我们对过去的澄海楼及其它古建筑想往不已。

想往归想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