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孙传庭(1 / 3)

两日过后,兴许是受迫于京城愈发喧嚣的"舆论",紫禁城中的天子终是做出了反应,传出圣旨。

起复于天启年间被削职的詹事府少詹事钱龙锡,令其官复原职。

消息传出,京中瞬间一片哗然,有人对天子的"软弱"大失所望,一些好事的百姓更是以先帝继位时的旧例举例,暗讽天子识人不明。

当然,众多东林官员则是喜不自胜,于京中肆虐多日的"舆论"瞬间消失,仿佛从未出现一般。

按理来说,似钱龙锡这等前朝失意老臣被起复之后应当前往乾清宫暖阁谢恩,但据宫中传来的消息,听说这位东林大佬于乾清门等候多时,也没有见上天子一面。

对于宫内外流传甚广的"流言蜚语",深宫之中的天子自是有所耳闻,但却始终无暇理会,因为其注意力始终放在昨日刚刚至京的前任吏部郎中,孙传庭。

对于这位青史留名的"大明脊梁",曾经有人给予其"传庭死,而明亡"的高度评价。x33

在大明风雨飘摇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的孙传庭用其可歌可泣的一生诠释了何为"大明脊梁"。

每每想到这里,朱由检的呼吸便是为之急促起来,也让其对一会的奏对,愈发期待起来。

此时的孙传庭正在几名内侍的簇拥下,步履蹒跚的朝着位于内廷的乾清宫而来,脸上满是思虑之色,全无半点欣赏沿途宫城精致的兴致。

他是山西代州人氏,因为祖上接连有人中举,在当地倒也勉强算个"世家大族",自己也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及第。

因为"殿试"的成绩不错,兼之其相貌堂堂,故而其仕途的颇高,直接被外放为河南永城知县,而后又调任为商丘知县。

因为出身"士族"的缘故,孙传庭十分清楚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治理地方,故而其上任之初,便是与当地的豪绅富商打好关系,并在这些人的帮助下,使得当地的吏治为之一肃,颇受当地百姓的爱戴。x33

因为政绩斐然,兼之于天启年间防备山东白莲教徐鸿儒起义有功,孙传庭便被召回京师,升为吏部郎中,可谓前途无量。

但因为性格耿直,不喜彼时权倾朝野的"九千岁"魏忠贤专权,遂愤而辞官。

本以为此生再难于仕途上有所斩获,但几名自称为"锦衣卫"的不速之客却是令孙传庭已然逐渐熄灭的"野心"重新燃烧起来。

直至自己已经漫步在巍峨的宫城之中,待会便能与传说中的"中兴之主"单独奏对,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