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舌战群儒(1 / 3)

三天后,在太学,开始了一场辩论活动,观看辩论的大部分文人都对简体字不满。

这些人以世家为主,文化的推广,会让他们失去文化上的优势。

也有些庶族文人对简体字是大加赞赏,认为这会降低识字的困难度,对文化的推进大有好处。

这些人以栖霞书院山长江楼为首,但他们是少数,起不了什么大浪。

太学大殿中,孙诚单独坐一边,另一边是几位大儒,孙诚这是要舌战群儒啊!

一边大儒站起来道:“文字乃是我夏族之根本,如任人篡改,将失去文化底蕴。

兴盛侯,你这哗众取宠的行为,如不改变,将遗臭万年。”

孙诚笑笑,“这位是……。”

大儒一拱手,“儒生郑之。”

孙诚点点头,转起身来,回礼,唰的一声折扇打开,露出了才高八斗四个字。

“郑大儒,说起文化底蕴,夏族最早的文字好像是甲骨文吧!如果你尊重传统,为什么不用甲骨文?”

郑之一愣,“甲骨文词汇简陋,早在千年前就不适应,故而淘汰。”x33

“那我问你,小篆呢?他的词汇已经丰富了,当年贵族都用小篆,只有下面小吏用隶书,为何隶书又取代了小篆呢?”

“小篆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

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故而隶书取代了小篆。”

“郑大儒说的不错,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划所组成的简单字符。

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文字才由小篆转变为隶书,称为隶变,是不是这样?”

“正是,可你说这些干吗?我们是在讨论简化字的问题,不是在讨论文字的发展。”

“既然小篆不好写,被隶书所淘汰。隶书后来还是不好书写,最后被楷书所淘汰。

简体字明明比繁体字好写,那为什么简体字不能顶替楷书中的繁体字呢?”

郑之愣住了,无话可说,被孙诚驳倒。

又一人上来了,“在下王礼,请教兴盛侯。”

“不敢,请说。”

“楷书已是集我夏族文化之大成,以无可更改,兴盛侯的简体字乃是残体字,怎能与我繁体正本字相比。

繁体字形优美,每个字就像都有其意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