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推广简体字(1 / 3)

队列训练还好,这些都是从军中招的精锐之士,对列阵还是懂的,至少左、右还是分的清。

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这个还是很容易,正步走多练练也行。

但到了晚上识字的时候,这就麻烦了。孙诚花大价钱从京中找来的一些私塾老师,让他们去教士兵识字。

结果是那些士兵教了十多天,考试之后,竟没有多少人合格。

读书大家都知道是自小就读才好,年龄一大记忆力就会下降。

这些士兵知道读书是好事,这也是侯爷给他们的福利。认识字以后,回到村里探亲,x33

你只要说一声我识字,那娶的老婆就要比别人老婆胸大一点,**也大一点,能好生养一点。

但毕竟年纪大了,可这些字可是真难学啊!弄的他们是宁可跑个五公里,也不愿上课识字。

孙诚通过考察,知道了士兵为什么认字这么慢。

一是,繁体字形太复杂,小时候还好,记忆力强,年纪一大,这字可不是一般的难学。

二是,教材晦涩难懂,都是圣人微言大义,上面老师念了一大通,下面士兵是一脸茫然。

三是,文具方面,要学识字,你总要有笔墨纸砚,这个可是要花不少钱。

你不?字,就想把这个字记下,是很困难的,读十遍不如写一遍这个道理谁都懂。

可笔墨纸砚太贵,要让这些士兵能快速认字,那可是要花费大笔军费。

可这是军队,又不是私塾,你花大笔的钱教士兵读书,却花少量的钱让士兵训练,这到哪里也说不过去,不是等着让人弹劾吗?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孙诚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这些办法都是现成的。

文字复杂,孙诚想到了中国文字的进化史,文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最后到简化字,文字是越来越简单。

那是不是可以把简化字拿出来,方便那些士兵的学习。

其实学习了简化字也不妨碍读懂繁体字,简化字也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简化的,他们之间还是有联系的。

就是你认不得这个繁体字,但通过上下文,猜也能猜出这个字是什么。

还有教材晦涩难懂,那就把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拿出来。这个是小孩子启蒙读物,识字的最佳教材。

最后就是笔墨纸砚了,这也好办,识字要毛笔干什么,要砚台干什么?要墨锭干什么?这三样东西都可以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