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败家好色逐利之徒,此非君子(3 / 4)

,是逐利依旧君子呢?还是唯利是从呢?”

事功事功,就是都得拿事来说,别空谈。任何理论与实践都要结合在一起。世人皆逐利,那谁是唯利是图者?谁又不是唯利是图者?

胡瑗自然懂得狄咏所言是何意,他也并不生气,而是看着狄咏,点着头,反问:“依子道之见,何以为君子?”

“圣人有言,有所为,有所不为。学生以为,此乃君子之德!”狄咏答着。

在狄咏看来,这压根就不是逐利与否事情,而是底线思维与行事手段的问题,还是圣人有言: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才是接地气的理论,《道德经》里就已经这么写了,何必还过于发散拔高呢?搞得人要无欲无求坐着等死才是君子?

胡瑗笑着:“好,此言甚好。你接着说……”

这待遇,没谁了,老师喜欢什么学生?不是应声虫,而是有自己思考的学生。

胡瑗这一笑,搞得满场之人皆是莫名其妙,不知为什么狄咏出言不逊,胡瑗还笑嘻嘻不生气。以往他们对待胡瑗,那都是敬若神明,不仅是因为胡瑗地位与关系,还因为胡瑗学究天人。

今日倒是有点奇怪了……

狄咏自然要说:“知君子之德,却非君子也!君子之德,其实人人皆知。”

“何也?”胡瑗立马接话,等狄咏的结论。

“知君子之德,行君子之德,知非行也,行非知也,知行合一,此方为君子!”狄咏……又……又……抄袭了。

知行合一,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核心思想。也是用来与理学朱熹学派争锋的思想核心。

可以更肤浅一点来解释,那就是你别说得天花乱坠,学得满腹诗书,你做啊!你做了?那你真的懂了吗?做了要懂,懂了要做。

知行合一,致良知。

拿王阳明来忽悠胡瑗,关公战秦琼,岂能没有效果?M.

便是这一语,胡瑗已然身形往前一探,捋胡须的手也停住了,略一思索,口中念道:“知非行也,行非知也,知行合一……狄子道,便是这一语‘知行合一’,价值千金!治学之道,你已造诣颇深呐,今夜老夫设宴,你入席来谈!”

狄咏有些心虚,知行合一,这玩意,真是烂大街的标语座右铭了。有点惭愧!

心虚是心虚,但是硬着头皮也要上啊,讲道理,引经据典狄咏还差一些,但是硬讲道理,狄咏还是不怕的。

“夫子切莫如此,此宴当学生来设,请老师莅临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