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活路不走走死路(2 / 3)

方面只会提供物资上的帮助。

这些封君没有反对,虽然速度上慢了一点,但是自己人用的放心,而且他们也不缺人,家中仆役、佃户少则数千,多则上万,再托关系找几个专业人士就行了。

公孙龙也带着一群人准备加固黄河大坝,虽然有人说堵不如疏,应该想办法疏通河堤淤泥,而不是加固大坝。

大坝加固的再牢固,河堤淤泥一天天升高,总有一天也会冲垮大坝。

这话没错,不过考虑到技术和成本上的难题,赵括还是觉得加固大坝比较实际,而且危险性更小。

至于各地官府,还在忙着立界碑呢,光是这一件事就够他们忙活一段时间的了。

虽然地图上已经标注好了,哪个地方属于这个县,哪个地方属于那个县,但是真正应用到实际复杂程度立刻千百倍的上升。

有些地方原先就有界碑还好,但是大部分地方是没有界碑的,更有甚者以前是三不管地带,谁都知道这种地方有多复杂,就是朝廷都头疼,更别说地方了,落到谁头上谁倒霉。

各地互相推诿,许厉带着冯去疾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处理矛盾,划到谁头上就是谁的,谁也不要想推脱,不想干就换人,除非你后台比我还大,能把我压下去。

许厉可是当年跟随赵奢的老人,连赵括见了都要叫一声许叔,谁敢和他比后台?只能乖乖听话。

朝廷这边官职也是刚刚划分,很多工作都在分割之中,显得有些混乱,魏无忌、蔺相如等人每天从早忙到晚。

不得不说,赵国这一步迈的有些大,不过如果现在不迈的话,后面再想迈就只有等到一统天下之后了,那时候会更加困难。

这种混乱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数月之后才会逐渐平息下去,然后一步步走向正规。

“如果给我赵国十年时间,十年之后可平推天下。”赵胜看着各地传过来的消息,问题不断,但整体上是朝着有利方向行进的。

特别是最底层的百姓,对赵国的公告是非常信任的,都在配合赵国变法,虽然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中间挑拨,很快就被揪了出来,上报到官府。

这几年来赵括通过种种努力树立的信用终于发挥了作用,只要上层和下层齐心协力,即便中间会有一小部分人有别样的心思也翻不出来多大的浪花。

也就是说,不出意外的话,这次变法必然会获得成功。

“近百年来,天下可曾有过五年的太平?”蔺相如将公文翻到下一页,眉头一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