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二章 三月聚粮(2 / 3)

便开始将一车车物资运送到北疆。

倒不是因为预测到有雪灾,而是为了明年春天攻打匈奴,收复河套做准备的。

庄子曾言,“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领兵打仗也是这个道理,越是大规模的战争,需要准备的时间越久。

战前不准备,等到打仗的时候再想要准备就晚了。

那种头脑一发热,嗷嗷叫就冲上去的,都是别人打到家门口了,想准备也没时间准备了。

阴差阳错之下,这些物资对雪灾援救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即便疏通大道花费了几天时间,各地仍然没有发生物资短缺的现象。

“终于忙完了。”李牧伸了个懒腰,捏了捏有些酸痛的肩膀,长舒了一口气。

经过大半个月的奋战,所有受灾的民众终于全部安置好。幸好雪灾并不算特别严重,加上赵国反应迅速,应对及时,除了死了一些牲畜之外,民众受损并不严重,甚至不及去年严冬,赵国冻死的百姓多。

孔斌意味深长的看了李牧一眼,眼中的意思很明白:小伙子,你不行啊。

“孔卿从雁门到云中,又从云中赶回雁门,不累吗?”李牧无语地说道。

半个月前,孔斌驾驶着战车一路风驰电挚从代郡赶到雁门,将赵唐和王禔带走关押。三天之后,又驾驶着战车从雁门赶往云中主持救灾,直到两天前才赶回来,依旧和李牧一起奔赴在一线。

他只需要负责雁门一地的救灾,孔斌却需要雁门、云中、代郡三地。

而且他是二十岁的身体,罡元境的修为,都感觉身心俱疲,简直比打仗还累。孔斌都年近半百了,眼中不仅没有任何疲惫之色,反而愈发神采奕奕。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怎么会累呢?”孔斌说道。

“以前我听说儒生都是只会夸夸其谈之辈,没有真本事。自从见了孔卿和荀子之后,才明白原来儒家弟子也是有真本事的。”李牧感慨道。

这倒不是李牧一个人的偏见,而是天下大部分人都看不上儒家,特别是统治者对于儒家更是非常不屑,即便儒家是天下三大显学之一。

秦国以法治国,且有秦墨,但是却没有儒者,历史上要到秦始皇时期,秦国开始大一统了,儒家被逼无奈之下,才倒戈投诚,死皮赖脸的抱紧秦国大腿。

六国虽然不排斥儒家,但同样谈不上重用,齐国齐墨盛行,孔子、孟子、荀子都曾成为齐王座上宾,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