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慧眼识珠(2 / 3)

“孔子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想必他老人家在世也会赞同我的做法。”荀子心中想到。

“学生拜见老师。”两人立刻跪倒在地,三叩首。

“束脩就由你们自己准备了,本王就不给你们准备了。”赵括笑着对二人说道。

战国时期拜师是不用交学费的,学生离家远,或者家里过穷的话,可能还要吃老师的,住老师的。

但是拜师的时候,以及节气要向老师赠送束脩,一般是肉干,也可以是别的,比如家里是渔夫就送鱼,家里是木匠就送家具,家境更好的还会赠送六礼束脩,档次更高,不过并不是规定死的,送什么全看心意。

“臣拜谢大王,束脩还是让我们来准备吧。”韩非和李斯感激地说道。

束脩还是学生亲自准备比较好,也更有诚意。

赵括能够将他们引荐给荀子,让他们拜荀子为师,两人心中已经非常感激了。

要知道,绝大多数君主最害怕的就是臣子拉帮结派,更别说拜师了。

韩非本来以为自己留在赵国,能够在荀子讲学的时候,偶尔旁听几句就很不错了,没想到赵括竟然真的让他拜荀子为师。

“难道这就是君主的胸襟吗?”韩非心中想到,接着又想到韩国君主,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以后韩非便一边做邯郸令一边跟随荀子学习。”赵括对韩非说道,邯郸令虽然是小官,但因为邯郸是赵国都城,这个小官一般人还做不了。

不过韩非要后台有后台,要实力有实力,正好可以锻炼一下。

“臣遵命。”韩非恭敬地说道。

赵括又看向李斯。

因为出身的原因,李斯的底子没有韩非好,前半生的二十年几乎算是荒废了。但是天赋丝毫不亚于韩非,短短两个月,已经能够独立处理大部分政务。

而且李斯极为努力,他深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每天都通宵将蔺相如借给他的书抄录下来,第二天早上将书还给蔺相如。

后来蔺相如告诉他这些书是赵国统一刊印的,每一本都有很多份。赵国官员是可以凭借着官印去少府借阅的,什么时候归还都可以。

等到藏书阁建好,便可以直接去藏书阁借阅了。

李斯这才结束每天熬夜抄书到丑时的生活。

但是蔺相如在带李斯的过程中敏锐的察觉到李斯性格上似乎有一些缺陷,或许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有些过于看中名利,而且性格阴郁,有一种不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