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某想静静(三更,求订阅,求月票~)(2 / 3)

家兄唐太宗 红薯刺客 1057 字 2023-06-04

注于做事,忽略了道佛之争。

李世民眸光微闪,袁天罡话里话外都很维护幼弟……高明为何就想不明白这一点呢?当你做的事情于家国有益之时,优秀卓绝的人自然会朝你靠拢,而不会再只盯着你是否多修建了一间屋子,或者服饰上多了一块玉。

拿起一张纸来看,字迹不再平正中见险绝,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哪怕只是拓印之本,依然让人能感觉到书写之人心中的豁达、自信与磊落。感叹道:“信本此番之变,多通博贯,不再受限于王右军,可以说是陶铸万象,隐括众长,绝妙之变!”

欧阳询有些蒙圈,陛下,某只是想着适合凋刻,没有你说的那么玄乎……叉手一礼,说道:“陛下,滕王的陋室铭贴和古诗四帖,才是绝妙之变,某只是一工匠尔。”

李世民:“……”

信本啊,你就不能不说话吗?你不知道你的最大毛病就是喜欢拆台吗?你拆别人的台也就罢了,比如说取笑一下辅机,是他先嘴欠招惹,某活活稀泥,这事也就过去了。可是……某在夸你的时候,你怎么也拆台呢!不知道褚遂良会记录下来吗?某只是想成就一段君臣佳话而已,你怎么就不理解呢?

真的累觉不爱。

还是幼弟好,说出来的话虽然时有犯浑,却从不会拆台,而且不时蹦出来的新词,真的很适合这种有些尴尬的场合。

“陛下,对于信本来说,他只是往前迈了一小步。”唐俭看着冬果发给众人的拓印纸张,笑道。“没有像你一样,看到举国学他字帖的盛世景象。”

信本十三岁时,举家上下仅他一人因逃匿而豁免,其余悉数被杀,幸由父亲生前好友收养,长居建康……此后的经历,周折反复,几经生死,陛下大破窦建德于虎牢时,他才算真正的逃出生天,因与先帝交情甚厚,被封为侍中。

只是……那时已经六十五岁,不过他不但没有行事畏首畏尾,反而姜桂之性,愈老愈辛。不同于魏玄成的犯颜直谏,他是某只做某认为正确的事情,爱谁谁,更不惮于硬刚任何人,比如长孙无忌。

ps:侍中不是散官,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贞观八年,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而「平章事」之名盖起于此。其后,李勣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谓同侍中、中书令也,而「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

说实话,李渊和李世民相比很多皇帝来说,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