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第九十四章盐碟(1 / 5)

袁谭授首的消息和雪花一同落在了冀州大地上。

有人叹息, 有人顿足,有人躲在府内,偷偷地咬着帕子呜咽。

怎么能不呜咽呢?眼看着金乌西落, 无可挽回, 袁家最有可能继承父亲基业的两个人都不在了,袁家的荣耀也不在了啊!

不错, 袁谭和袁尚都不是什么好品行的主君, 甚至袁谭的名声还可以说是相当烂——但再烂,那也是袁公的子嗣!

他们怀念袁公,怀念河北曾经的岁月, 尤其是全国各地都在战乱之中, 自关中到雒阳, 自淮南到鄄城,到处都有流民站在黄河南岸, 扶老携幼, 两眼哭出血泪也要渡河来到河北。

而河北哪怕是一个打着赤膊的农人见到这幅景象,都会站在泥里感慨地观望一番, 再满足地回到自家低矮的泥屋里去,同妇人讲起他今日的所见所闻。

——幸亏有袁公,还好有袁公。

他们困苦依旧是困苦的,可袁公终究还给他们留了一碗饭,留了一间屋,不让他们在饥寒交迫的流浪中死去。

而世家对袁绍的感激更重, 因为他们怀念那个宁静而尊荣的过去。

就像审配那个死去的侄子一般, 有德行的士人生活得很克制,很节俭,也很容易满足, 他们不花什么钱,吃穿都出自自家田地与奴仆,他们平静度日,在每一个节日里与家眷和好友出门游玩,并且仁慈地宽恕仆役在服侍中的一些小小失误。

他们的克制会受到袁公的敬重,将他们请到那明亮又宽敞的大屋里,铺好朴素而柔软的席子,让他们舒舒服服地坐下,并且将脑子里那些成熟或不成熟的东西转化为左右河北四州的意志。

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刘备待他们也很客气,他居住在袁公那幽深的府邸里,偶尔也会宴请他们,却从不听从他们的谏言;

陆廉待他们也很客气,但同时带来了许多女吏,那些手上和脚上布满茧子,皮肤粗糙得毫无女性魅力的妇人像田里的野草一样四面生了出来。

不错,她们确实是野草!她们接手了重建基层,组织生产的任务,可那原本是世家存在的意义!

她们还带来了许多质地粗劣的纸笔,每日里拿出半个到一个时辰,教那些衣服都穿不上的孩童识字!

那些生在泥屋里,和**的猪猡一起长大,七八岁之前连一件遮蔽身体的衣服都没有,天气寒冷时甚至无法离开屋子的孩子!他们竟然也学起字,竟然也恬不知耻地大声嚷嚷,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