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千年王八万年龟(4)(1 / 4)

消息传回京城,整个京城可谓是一片哗然,不少官员勋贵的家属在痛哭流涕的同时,还没忘了赶紧派人收拾金银细软准备南逃,生怕晚了被蛮夷俘虏。

或者直接被杀,死无葬生之地。

毕竟泰康帝带走了京城,乃至于京城附近的所有兵力,如今京城几乎相当于不设防,而且北蛮军队距离京城也不算远,快马加鞭十几天就能攻打过来。

即便想从其他地方调兵守卫。

那也来不及。

为了保命,想跑实在再正常不过。

不仅那些已经战死沙场的官员勋贵想南逃,没上战场的那些官员勋贵大部分也想逃,毕竟他们可不想死,就连儿子被俘的孙太后,在想救回儿子同时。

也在考虑南逃,或者说南迁的事。

一旦他们南迁成功,未来如何是真不好说,说不定又是一个南北分治,从此偏居一隅,大一统的格局彻底崩坏。

好在监国的襄王坚持要抵御到底。

在众大臣议论纷纷,争吵要不要南迁之际,直接冲进太庙当中捧出太祖太宗的牌位以及祖训,强硬表示不许再言南迁之事,他宁愿殉国,也不许南迁。

再有敢言者,当以祖训治罪。

族灭……

有了监国亲王的全力支持,一些反对南迁的肱骨大臣总算有了斗志,纷纷赞同,并开始出谋划策,想守卫京城。

再加上考虑到监国亲王直接调兵遣将,稍微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以及国不可一日无君,泰康帝只有一个儿子,那个儿子年纪又太小,国家如此危急存亡时刻,当然还是得坚持国赖长君之策。

最重要的是,如今满朝文武大量职位空缺,如果他们能够坚定不移的守卫京城成功,并且推襄王上位的话,那绝对是妥妥的从龙之功,可以说是风险与机遇并存,不趁着现在这机会上位,立功并占据更高的位置,以后可就难了。

毕竟这很可能是挽天倾之大功。

所以剩余的百官勋贵们仔细协商一番之后,便纷纷开始推举襄王登基,特别是在被俘的泰康帝叩门要求一些城池的守卫者开门,放他以及北蛮军队入关的消息传来后,百官勋贵乃至于京城百姓,对泰康帝的厌恶更是达到了高峰。

甚至已经有官员要求废帝了。

就连宗室对此也是颇为不满。

有些刚烈的,更是跑到太庙哭诉。

如此压力之下,一直不同意襄王登基,反倒想让自己的孙子登基,自己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