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话题(一)(1 / 3)

寒门母子 东方红不败 1187 字 10个月前

灾情由南往北,波及大半个大宣国,不可谓不严重。

不止南方暴雨连绵,北方也出现大风降温降雪的天气,北方一些渔猎为生的百姓,直接没了活路。

户部尚书说这是一次“国难”,有过之而无不及。

赈灾、救灾成为首要之事。

过年在百姓心中有多重要众所周知,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腊月初八开始,就是百姓筹备年货、清扫房屋、准备祭祀的时候。

如今已经腊月十五,让百姓“平稳度过年关”,便成为赈灾的重中之重。HTtρs://Μ.Ъīqiκυ.ΠEt

这重中之重的大头,便是粮食。

皇帝能带动捐款捐物,但也要有个范围,不是人人都能出得起一个月的俸禄。

很多低级官员在京都的房租几乎是他们最大的支出,也是最大的负担,即便是“双薪”,一个月的岗位工资若捐出去,剩下的品级工资也不足以维持他们的生活开销。

尤其此时粮价狂飙。

所以这次募捐,限制在六品及以上官员的范围内。

因此这样筹集到的粮食并不多,只能说给全国其他地区起个模范带头作用而已。

意在动员民间力量帮助朝廷分担赈灾重担,这在大宣被称为“劝分”,就是劝导人民有无相济。

但是各地粮仓受损严重,国家的储备粮不足以维持这么大范围的救济,所以还得面向民间募集粮食。

这种“募集”不是无偿的,而是国家以一定价格向有粮食的人购买,这個价格通常是在平价的基础上略有上浮,也叫做“劝粜”。

粮食在灾情期间堪比黄金,短短几天,斗米三百文已经飙至四百文,谁会平价售卖?真有平价粮,粮商都会抢破头!

在这种情况下,当皇帝听说玉石河料竟然也卖出二百万两银子时,不得不暂时放下对这次“关扑”行为的担忧。

因为粮价实在不好控制,有更多的钱才能买到更多的粮。

若此时用强硬手段打击黑心粮商来控制粮价,极易出现动乱,甚至引起沃斯国趁人之危、落井下石。

既然手段不能做到“快狠准”,那么要付出的银钱就更多,如此,四皇子将三十车石头变成四百万两白银,可以说是解了燃眉之急。

四百万两银子在大宣是什么概念?

以时价斗米四百文计算,就是一千万斗米;一斗是十二斤左右,如果不吃饱,只求在寒冷的冬天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