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观海听涛(1 / 3)

寒门母子 东方红不败 1156 字 11个月前

“谋反罪大清缴”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阶层为求自保,拼命断尾,孔家、魏家等商界之流“一夜回到解放前”。

大量的商铺被查封,小宝正拼命花钱打通门路,要在朝廷对这些商铺拍卖前进行“抄底”。

拍卖就拍卖那些不太好的铺子算了,地段好又存货多的,小宝一定要先拿下!

用小宝的话就是:“你们以为我娘亲辞官,朝堂上就没我娘亲的分量了?我娘亲无处不在!”

与此同时,皇帝给了楚清一个新的任务——开发新盐场。

精盐价格被皇帝御笔钦定,而楚清又控制着终端成交价,倒卖盐引变得无利可图,所以多开办盐场,于国于民只有益处。

但皇帝此举并非只为赚钱,实在是因为被淦州府造船厂那一次遇袭给震惊了。

大宣海外尚未发现邻国,也从未遭受过海上入侵,所以也就没有海防意识。

而人口又主要聚集在内河流域,海边几乎都是发配之地,试想,赤手空拳的流配犯人,就算让他们渡海逃亡,他们也没活着的几率。

故而大宣根本没有海防建设。

所以这次几个州府上奏,“沃斯人沿临洋县与淦州府之间的海域,与大宣反贼进行勾连”,让皇帝除了震惊,也开始有了对沿海设防的思考。

但是,从现在开始进行海防建设,最起码要建起海防水寨吧?要建立水军吧?

不说需要有投入多少经费,单说这个建设过程需要多少时日?

倘若说到经费,目前尚无外敌入侵,那么早建设防御体系,岂不是劳民伤财?

这就好比一个主妇,为了不知多少年以后的一顿饭,从现在就开始添柴烧灶热锅,那不是既浪费柴火又浪费人力?

可如果让楚清负责开办更多的海盐场,她为了保证经营,自会组织人力巡防,岂不是一举两得?

国家不用出钱,楚清一人办事,实在是无本万利的长治久安之计。

“着啊!”楚清左拳击右掌:“本侯正愁于有了封地,反而不好到处巡游呢!皇上圣明,皇上威武!”

楚清就喜欢这样钻钱眼儿的皇帝,这不等于把无数个半岛让楚清管着吗?以前漂亮国有个叫什么建国的“霸主”,现在这又冒出一个皇帝也叫这名,挺好。

楚清干脆观海听涛去!

只是,筹建盐场,需要钱添置设备和原材料吧?比方说石灰石、柴火、推车什么的。

虽说不贵,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