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农业专业化经营(2 / 4)

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1323 字 2023-05-24

如此一来,这些农具根本卖不出去。即便农具再便宜也不如农民的力气不要钱。

但是而今,杨士奇提醒了他。

因为北京的原因,远的不说,整个河北地区,估计不会有人愿意,去当佃户了。

无他,不划算。前文说过,开垦荒地容易,这是朱元璋一直以来秉承的态度。支持开荒。其次,就是报酬不划算。

一个人能照顾的土地是有极限的。一家人齐齐上阵,能照顾的也不过三十亩上下。北方亩产也不过二石有余,如此一来三十多亩,也不过七十多石。赋税不过两石左右,但是服役等花费,不在少数。加起来估算到十石粮食吧。地主收租,不多说,五五分吧。一年下来,也就是三十石的收成。一年五口吃饱,每年三石,这已经很少算了。也就是十五石。

这还是丰收的情况,但是种地风险,更多在于不确定性。

就好像这一场水灾,一点收成都没有?怎么办?

而一家最少两个男丁才行。

而在北京,就算是赚得少,两个男丁加起来,一年也能赚十几两银票,因为何夕固定了粮价。一两银票能换三石粮食有余,也就是,就结余来说,两个人在北京城远比在土里刨食赚得多。

更重要的是自由。

给人当佃户,可不是说,除却种地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否则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被称为人身依附关系。而在北京城之中,好歹是城里,不敢说没有那些肮脏事情。但是,各方面不敢闹太大,无他,衙门就在几条街外的路上。弄一个不过,去告状了。

即便上面有人能摆平,也是需要成本的。

所以,就上下关系来说,北京城这里,要比乡下好。毕竟在乡下,有时候死了人,灭人满门,说遮掩下去,就遮掩下去。而在北京城中,一个人非正常死亡,是很难遮掩住的。

这些是何夕与杨士奇都能看到的。但是下面的推演却不一样的。

杨士奇觉得接下来,就是土地荒芜,大家都不种地了。粮食供应短缺,而在何夕看来,就是另外的样子。

也就是何夕问杨士奇的问题。

杨士奇觉得何夕的想法很有深意,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说道:“还请大人明示。”

何夕说道:“我一直提生产力,生产力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