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书成(2 / 4)

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1595 字 2023-05-24

。什么塞墨,漏墨等等。简直是层出不穷。

此刻的何夕才知道,为什么要一下子造十支笔。

因为在出了问题的事情下,可以轮换,甚至有几个专门大匠,等着给何夕修笔。

事实证明,权力的好处。让人无法想象。就这样,虽然工艺不足,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在大量资源堆砌之下,何夕在用笔上并没有遇见什么问题。毕竟有问题,只需给外面的侍卫。再取一根用便是了。

而且经过这么多天的磨合,这金笔也是越造越好了。而且何夕也不知道,银作局为他造了多少笔,用了多少金银。反正这金笔用得越来越顺手了。据说连墨都是专门研制的。

其中花了多少人力物力,何夕都不敢去计算了。

就在也大概半个月。何夕终于用二十多万字的篇幅,将六百年的历史,与科技缘起,发展,作用。重要人物都写了下来。不过,何夕也留了一个心眼,六百年历史,写到了清朝灭亡。至于后面的都没有写。

是的。对于民-主共和,**-主义。何夕也不知道该怎么给朱元璋说,他担心这些无君无父的话,讲给最独裁的皇帝听,是会葬送自己的小命。

只能留白。拖延一二。

这样的工作量,不知不觉之间,何夕读书时候手指上的老茧,再次长了出来。

好在终于完工了。

这一日,何夕等朱元璋将上午的奏疏批阅完了。这才将两部书呈上。

朱元璋二话不说,推开手中的事情,细细看了起来。何夕只能站在一边等候。有些无聊的何夕无意将目光转到书案之上,他忽然看见一丝金光,定睛看过去,却发现了一支金笔。

与何夕看到的款式一模一样。

何夕心中暗道:“没有想到,朱元璋也用这个。”

“这东西,是你们常用的笔吗?”忽然一个声音传来。正是朱元璋,却发现朱元璋并没有细看,只是粗粗翻阅了一下。在朱元璋看来,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揣摩的。

似乎是后世知识得到太容易了。以至于后世很多人读书习惯与古代人截然不同。很多古人一辈子能读的书不过几十本上百本。所以每一本书都深读细读过。甚至凡是读过的书,都能诵咏之,也很正常。

朱元璋对何夕这两本小册子的态度,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