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罪己诏(1 / 3)

官员递到通政司的奏章,都要当众拆开,抄写副本,经手之人众多,根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当通政司的属吏将卫辰的奏章拿到公厅当众启开时,厅内不少官员属吏都围了上来。

卫辰六元及第,文才盖世,天下皆知,这等人物写出的文章,即便是公文奏章,也值得一观。

第一位官员上前,将启开后的奏章通读一遍,不由仰天长叹:“此真当世之文宗也!”

众人闻言皆是诧异。

卫辰文章再好,毕竟年纪还小,底蕴不足,一般都是用“假以时日必成文宗”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而这位官员却直接称卫辰为“当世之文宗”,这未免有些太过夸大了吧?

怀着好奇的心情,厅内更多的人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涌上来欣赏卫辰的奏章。

眼看人越挤越多,那位拿着奏章的官员干脆当场将奏章的内容诵读出来。

才听这官员读了几句,众人便意识到,他先前称赞卫辰为“当世文宗”并非言过其实,而是恰如其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此一句,便足以名传千古。

周围拍桉叫绝之声此起彼伏,不少人都取来纸张,开始抄录章句,抄录好后,又借给他人抄录,如此一传十,十传百。

通政使周继宗感慨道:“昔晋时有李令伯之《陈情表》,今我大周亦有卫兴云之《陈情表》!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卫兴云《陈情表》而不胸中激荡者,其人必无志!”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换源app】

众人皆以为然。

卫辰这篇与西晋李密《陈情表》同名的表文,比起前人也并不逊色多少,足以拿来与之一较长短。

要知道,李密的《陈情表》可是与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齐名的千古名篇,卫辰的文章光是有资格和它放在一起比较,就已经值得骄傲了。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通政司内的官员们居然大部分都认可了这样的说法。

类似的场景,还不仅仅发生在通政司一处。

卫辰的奏章从通政司递到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