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EP3:廉贞(11)(1 / 7)

OFD-EP3:廉贞(11)

【在作战地区的34000名法国平民和12000名法军士兵中,有3000多人在不到48小时内丧生。法国殖民地机构事实上已被摧毁,整个法属印支(安南、东京、老挝、柬埔寨)的法国军事基地都受到影响。越盟军占领了河内和谅山的基地,并消灭了那里的欧洲人和安南军队。】——《印支战争》,1987年版。

……

战争距离那些生活在南庭都护府内陆地区的居民而言或许仍然遥远,布里塔尼亚帝国投下的炸弹暂时落不到他们的头上,帝国军也不会在某天的早上给他们送来惊喜。阻碍更多平民逃往安全的内陆地区的主要是较为恶劣的生存环境,南庭都护府如今仍未充分地开发那片荒漠。尽管如此,仍然有不少南庭都护府平民携家带口地离开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到中部地区暂居。

如此一来,沿海地区的部分村镇人口密度出现了下降趋势。有人离开自然会有其他人前来定居,例如那些急需逃离中部地区的恶劣气候和不发达经济的农民,又或者是从布里塔尼亚流亡到南庭都护府的幸存者们。南庭都护府宽宏大量地允许这些人转移到沿海地区部分已被撤离的村镇内居住,只要他们不是很介意帝国军的轰炸和隔三差五的袭击就行。在生命安全和其他困境中,人们总要做出选择。

对生命的主要威胁消失后,剩下的最大困难就成了生存。身无分文的流亡者以及前来沿海地区碰运气的农民(他们因最近的戒严措施而无法前往承天府等地)只能用人类最古老的劳动方式谋生,在他们计算清楚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需上缴的各种税款之前,留给他们的是一段相对漫长而快乐的新鲜生活。远离了死亡的威胁或是沙尘暴之后,常人眼中遍布荆棘的道路也不过如此。

南庭都护府派遣了一部分警察来监视这些人的活动,其中的布里塔尼亚流亡者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那些资历稍老些的警察还记得数年前的惨剧,南庭都护府的其中一位世子就是在接见布里塔尼亚流亡者时遇害的。有这一前车之鉴,那时南庭都护府上下对布里塔尼亚流亡者的敌意上升到了定点,但伴随着布里塔尼亚帝国加大对内镇压力度并不断提高军事化程度、降低征兵年龄和持续缩减免服兵役政策的条款,越来越多的布里塔尼亚人尝试着从第九区偷渡到南庭都护府。认识到流亡者的增加并非布里塔尼亚帝国又一阴谋诡计的南庭都护府转而尝试着接纳这些人,或许他们将会和长云府出身人士一样成为反击布里塔尼亚帝国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