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EP2:禄存(19)(1 / 8)

OFD-EP2:禄存(19)

【我不知道什么叫投降,这里也没有俘虏一词,我不想听说我麾下的任何士兵被俘。】——乔治·本杰明·“本”·卡维尔,1944年。

……

人形机甲在麦克尼尔所熟知的21世纪的军事史中是一种和坦克一样很常见的陆战兵器,尽管它的诞生颇具戏剧性的色彩。日后的GDI和NOD所使用的人形机甲大多从半人形的履带车开始研发,但第三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军已经跨越性地直接开发出了能投入实战的人形机甲。说是天才的灵机一动也好,说是战争贩子要弯道超车的狂想也罢,长期和人形机甲打交道的经历赋予了麦克尼尔高超的驾驶技术和适应能力,使得他不会和可怜的沃伦·富勒一样因为不擅长驾驶人形机甲而出师未捷身先死。

但他仍然想对远在布里塔尼亚帝国本土的工程师和专家们提出些修改意见。十年前,以EU使者的身份拜访布里塔尼亚帝国并围观了一场军演的麦克尼尔初次见到了如今被称之为KnightMare的半人形机甲的原型:为陆战载具乘员于紧急状态下逃脱而设计的模块化驾驶舱。它的发明人希望驾驶员们可以在千钧一发之际利用弹出车体的驾驶舱远离战场、而后再将其变形为具有一定行动能力的逃生用载具,从而降低战场上的伤亡。

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后来走了些弯路。也许是因为日后的工程师认为这种逃生用载具也应该具备自卫能力,也许由于考虑到复杂的使用环境,当初仅仅只能逃跑的驾驶舱模块现在已经被改造为了适用于山地等复杂作战环境的半人形机甲。它可以在平坦地带用轮子前进,也可以随时改用机械腿爬行或跳跃。唯恐操作难度过低的设计师还为它搭配了不同的武器,代价则是进一步压缩驾驶员的活动空间。当然,其原本功能仍然保留着,任何驾驶员都可以在紧急状态下将驾驶舱弹射出当前战场。

进入驾驶舱后,迈克尔·麦克尼尔花了几分钟时间来适应它的操作方式。KnightMare机甲的控制台主要由一个复杂的键盘和一个球形操纵杆组成,这种一看就让外行头疼的面板似乎是确保它能够灵活地做出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必要妥协。对自己的操作速度和准确性都很有信心的麦克尼尔试着让自己的机甲做出几个动作,而后得出了一个连他自己都觉得啼笑皆非的结论:人机交互部分搞不好是钢琴家设计的。

在一旁围观的伊坦贝男爵还在等着看笑话,他的笑容马上就凝固了。起先还和滑冰新手一样在土坡上打转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