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3:二分时(2)(1 / 8)

OR8A-EP3:二分时(2)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遗憾地看到动力装甲发挥作用的最大舞台不是战场而是本应和平的城市。”穿着一件印度仿制品动力装甲的麦克尼尔无精打采地盯着眼前几十名同样有些萎靡不振的孟加拉人士兵,“……这对你们来说也是一段惨痛的经历。当然,我很高兴能看到你们在最近几个月的奋战中频频地给敌军的游骑兵部队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假如各位之中有人因此就认为装甲猎兵过时了或者不适用于目前的战争了,那可大错特错了。”

尽职尽责的翻译站在麦克尼尔身旁,帮助他把德语翻译成孟加拉语。如今的麦克尼尔没有心思去特地结交这位翻译,尽管他只需要多说几句话就能改变此人的命运。以前有许多翻译给麦克尼尔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无论在个人专业技能还是在信仰坚定程度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要不是因为对动力装甲背后的秘密相当好奇,也许这一次麦克尼尔同样会静下心来仔细感受孟加拉人的苦难,并为他们未来的自由尽自己的一份力。

但他实在是太焦躁了,况且身份上的错位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判断。身为合众国的公民,如今他为合众国在这个平行世界上的大敌服役,而他的【祖国】却和一个对孟加拉人实施灭绝的国度暧昧不清。理智和情感在他心中交战了许久,双方至今未能分出胜负,而麦克尼尔没有停下来继续思考的余裕。有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人还在被驱逐、被杀害,他生来便是要为阻止这些惨剧而奋战的,否则他便愧对自己加入GDI军队时的承诺。

聚集在农舍中的这些孟加拉人都是谢里夫·罗易精挑细选出的优秀士兵,其中不乏曾在巴基斯坦军队的重重围剿下和敌人缠斗数月的勇士。按照德国人的构想,当孟加拉人的抵抗运动逐渐【正式化】后,建立能同敌人的正规军在长期的拉锯战中正面作战的部队尤为重要。于是,在和约阿希姆·汗商议过后,麦克尼尔承担了这一任务,并着手训练孟加拉人自己的装甲猎兵部队。

这事本该由第9空降师属装甲猎兵营的指挥官施密特中校差人来办,但既然参谋连愿意接下这棘手的工作,施密特中校也乐得清闲。作为对麦克尼尔的感谢,他说服运输武器装备的军官向孟加拉人多提供了一些老旧型号的动力装甲,说是要尽快壮大孟加拉装甲猎兵部队的规模。

虽然装甲猎兵在巴基斯坦的同级别竞争对手游骑兵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麦克尼尔相信那是由于装备过于老旧以及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