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5-EP4:戡乱(18)(1 / 8)

OR5-EP4:戡乱(18)

尽管兴亚会寄希望于在钟复明集团发起反击后顺势将其连根拔起,依托西比拉系统进行的识别工作并不算十分顺利。过于严厉的惩戒措施让许多士兵感到恐慌,他们害怕自己的家人得到相同的下场:被送进监狱甚至干脆丢掉性命。赶在蔓延开来的不安影响到包括东盟军在内的暴力机构的稳定之前,兴亚会及时地对规定做出了调整,取消了对危险潜在罪犯格杀勿论的要求。

一部分在新加坡被逮捕的潜在罪犯没有被送往真正的监狱或是拘留设施,而是迅速被东盟警察或血盟团民兵们塞进卡车里、就近运往香巴拉浮岛。忐忑不安的市民们等待着对他们的命运的最终裁决,谁也不会期望自己能够得到一个好下场。

在通往香巴拉浮岛的跨海大桥入口处,两名东盟国家宪兵焦虑地盯着瘫坐在他们面前的一名市民,交头接耳地谈论着。

“所以,我们到底是应该把他击毙还是应该将他抓起来?”其中一个瘦一点的国家宪兵首先开口了,他加入东盟国家宪兵队的时间并不长,刚结束培训工作就被迅速投入到了任务之中,以至于他缺少融入国家宪兵队那种特殊环境的机会。

“不如把他放了。”胖一些的国家宪兵挠了挠头,“我是说,咱们抓了他并不会有额外的好处,而且这个胆小的家伙看上去也不像是叛军的一部分。万一他的家人想要给他报仇,他们没法报复咱们的长官,说不定就会找到咱们头上。”

“有道理。”瘦一些的国家宪兵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还是像你这样的老兵懂规矩。可是,假如他真的是叛军中的一员,那我们岂不是犯下大错了?”

直到现在,许多东盟公民仍然无法接受【潜在罪犯】的概念。兴亚会宣布引进西比拉系统时,他们热烈欢迎,并盼望这种管理体系能够快速地恢复东盟的秩序;然而,等到兴亚会当真开始用西比拉系统建立新秩序时,许多此前支持兴亚会的东盟公民才从其中察觉出蹊跷之处。不是凭实际的犯罪证据而是凭预测来将人定罪,这种反直觉的新方法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一些平日奉公守法且自认为从未产生犯罪心思的东盟公民在发觉自己的犯罪系数超过100后往往会迅速地心态失衡并使得他们的犯罪系数朝着300一路狂奔。

不仅东盟的普通公民们无法接受这一点,甚至连相当一部分国家宪兵也不能接受。他们仍然倾向于用老办法解决纷争,将那些看起来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