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5-EP4:戡乱(8)(1 / 7)

OR5-EP4:戡乱(8)

消息是从什么地方走漏的、又有谁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叛徒呢?麦克尼尔不知道,伯顿不知道,博尚也不知道,长期住在香巴拉浮岛的各个研究所里工作的舒勒和岛田真司就更不可能知道了。尽管他们在舒勒和岛田真司联手开发的工具的帮助下逃过一劫、避免被东盟的警察或血盟团民兵投入监狱,但计划被敌人识破的失败阴影已然笼罩在众人的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东盟的局势变化速度之快让麦克尼尔很难长期在同一个地方逗留,他简直成为了活跃在兴亚会的游击队员,只不过他的对手不是兴亚会本身而是兴亚会内部其他在他看来危害更大的派系。把他们千辛万苦地从敌人手中截获的重要货物交给了舒勒后,麦克尼尔暂时放下了其他心思,他决定返回中南半岛北方,既是为了躲避新加坡的善后工作,也是为了在他们手上开办的各项工程。急于把长远的工程在自己可预见的范围内完成,固然是急功近利;不管不顾地把相关事务全都抛给后人,同样堪称最不负责任的做法。

“我们在南方折腾了这么久,一无所获。”彼得·伯顿刚回到他们在老谷县的办公室,就决定连续多日不出门,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过失,“看来还是我们手边的情报太少了,以至于即便我们能够判断出敌人的动向,却不能就此查明他们的目的和下一步动作。”

“也许还不算一无所获。”麦克尼尔纠正道,“起码我们现在可以从身边的盟友中找出那些最不可信的人。”

在追查东盟人口贩卖和走私犯罪的过程中,依据先前舒勒的微型侦察无人机获得的情报,麦克尼尔顺藤摸瓜地找到了疑似在2115年年初策划在胡坦班达刺杀迪迪埃·博尚并对金边的国际会议中心发起袭击的罪魁祸首谢尔盖·彼得洛夫,恰好在对方和他的幕后主使关系最脆弱的时候成功地引起了怀疑并导致彼得洛夫险些被杀,彼得洛夫因此暂时投靠了麦克尼尔并同麦克尼尔精心策划了新加坡的伏击。虽然彼得洛夫本人已经在新加坡遇害、他的同伙也四散奔逃,麦克尼尔愿意暂时为对方掉下几滴鳄鱼的眼泪。

以彼得洛夫的表态和中南半岛北方某些袭击事件中零散的证据作为根据,麦克尼尔决定将弗拉基米尔·马卡洛夫和【俄人正信联盟】列入怀疑名单之中。他相信那天深夜出现在仓库附近指挥武装人员袭击他们的敌人首领正是马卡洛夫,哪怕他没看到对方的真面目而只能模糊地在熊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