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2-EP3:末日钟(6)(1 / 7)

OR2-EP3:末日钟(6)

几名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走在空无一人的走廊上,在连续高强度工作数日后,他们急需一个休息的机会。伟大的工程项目通常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合众国每一艘下水的航母背后都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工人的多年付出,超级武器项目就更不能例外了。他们不是怪物,没有过人的体力和精力,也没有永远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头脑,只能选择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对他们而言,唯一的幸运是他们没有被分配到一位刻薄的总负责人手下,否则他们就要提前考虑是否该为逃避过劳死的结局而选择辞职了。

每一个第一次见到埃贡·舒勒的人都会因他的外貌而产生好奇心。这是一个最多不超过三十岁的瑞士人,戴着一副眼镜,外表和谈吐符合他的年龄,既不像一些妄图使时光倒流的人那样刻意地以徒劳无功的行为在脸上画出可笑的符号,也不会如同更早地饱受生活折磨的可怜人一样满脸皱纹。衰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谁也无法逃避,但也用不着过于着急地迎接它。比起他的外表,更吸引人的永远是智慧和学识——雨果·方克或许有不同看法,例如舒勒的人品实在不敢恭维。旁人会在无法得到确定结果时进行猜测和赌博,他们决定效仿成功人士,因为那些被所有人吹捧为先知和导师的家伙经常会说,当机会已经百分之百稳定时,它就快溜走了。舒勒永远不会这么做,他只会说自己能够确定的结论,即便模棱两可的态度会得罪他人,他也不会退缩。

“这是必要的严谨,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舒勒在一次和NFFA成员聚餐期间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否则,假如有人以我被迫胡说的结论去实施某些行动,结果遭遇失败,责任还是在我。与其到了那时候遭受更大损失并被动承担后果,不如从最开始就接受谩骂。”

这些内心忐忑不安的研究人员看到舒勒在走廊的尽头接水,他们一个接一个绕着舒勒离开,不敢打扰这位在整个团队中拥有重要地位的大人物。以前他们会选择在见到舒勒时自发地打招呼问好,结果被舒勒一顿痛骂。舒勒说,这里只讲对错,不谈上下级关系,谁能在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谁就有地位。这些话极大程度地激励了比舒勒只年轻几岁的研究人员,他们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作为合众国天基武器计划的奠基者而被载入史册。诚然,他们从未考虑和舒勒争夺功劳……不过,曼哈顿计划的陪衬也足够成为一生的荣耀,更别说他们如今研究的武器走在了全人类的技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