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一个叛变者(1 / 1)

一个人的战国 长恨鸽 365 字 9个月前

“大将军以为,秦国应如何循序渐进?”

嬴政的声音不大,却字里行间都带着威压,这威压也许旁人感受不到,但是直面嬴政的大将军王翦听来,却是如雷贯耳。

王翦早有准备,因而能从容不迫的回答。

“赵国虽经历大旱,颗粒无收,然而尚且具备与秦军一战之力,不若等到来年赵国青黄不接之时,如此再经历数月饥荒,那时赵国才是真正的穷途末路,我意为伐赵之前,首先攻灭韩国,韩国乃是天下之枢,攻灭韩国,便等同于将手伸进了六国的胸腹之间,一来,不仅可麻痹赵国,还可趁机做好伐赵之万全准备,二来,控制其他五国来往连接之枢纽,为秦东出六国做好坚实铺垫。”

果然是老谋深算,首先攻灭韩国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不仅不会损耗秦军,也能据其地理优势而阻止列国合纵。

时间,关键还在于时间,韩国虽弱,但若一击不能全胜,列国势必闻风聚拢,届时,秦国进攻便陷入被动,因而面对小小韩国,还需出其不意。

嬴政问道:“一日不决便终是变数,大将军以为,秦国何时出兵韩国。”

王翦沉声说:“区区韩国不在话下,灭韩是为伐赵,上善伐谋,臣下行征伐之事,必取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臣下能够掌控,人和却要依靠君王,出兵韩国之前,臣下斗胆恳请王上不吝重金收买列国,使其不暗助赵国、韩国。”

嬴政心中冷冷的笑了笑,这个王翦,到底还是要拉着寡人,竟是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倘若他伐赵失利,国人便不会以为是他统帅不利,会理所当然的以为是他这个秦王的“人和”做的不好,王翦口中的“人和”并不仅仅是指战场之上及列国之间的“人和”,还暗自隐喻着他们君臣之间的“人和”,君臣一心,方能百战不殆。

嬴政听得出王翦在用一种极其隐匿的方式告诉自己,要信任他,否则便是一损俱损。

这其实算是一种胁迫,但这胁迫又是万般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