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许多真相乃至于真理的姿态,便是飘忽不定的(1 / 1)

一个人的战国 长恨鸽 402 字 11个月前

徐福微微诧异,放眼望去,这大殿里全被酒池肉林占据,还有甚可看?

还要去哪里?

铁勒在前带路,徐福在后跟随,他们来到大殿后方侧壁处,原来侧壁处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很普通,也未上锁。

铁勒伸手便推开,门后是一条倾斜向地下的狭窄通道,曲径通幽,仿佛要通向神秘的幽冥。

通道里没有照明烛台,却足够看清道路,有火光自通道深处投**,火光闪烁,通道墙上的投影也忽明忽暗、忽大忽小,有些诡异,如同巨兽吞吐着猩红的舌头。

徐福并不害怕,只是好奇。

这条路一定不是通向虚无的幽冥,既在人间,便是人间的事物。x33

人间事物或有许多可怕之处,但若不觉可怕,便也不可怕,说到底,害怕只是一种感觉。

徐福求大道之初,便面临灭情绝性的考验,徐福虽未得出答案,却总是存疑的。

诚然,灭情绝性的确有几分道理,但徐福仍然以为,所谓“灭情绝性”,不该是真的“灭情绝性”。

七情六欲是存在的,也理所应当是存在的,没有谁有资格去消灭,就像天地有风、霜、雨、雪、雷、电,如果没有这些,天地便会黯然失色,天地便也不是完整的天地。

求道最终的目的是寻求极致,这里的“极致”,应是事实存在的完整,而不是想当然的完整。

徐福忽有所得,或能对从前的疑惑解释一二。

比如当下的情形,理所应当会让人产生恐惧,但他却不恐惧,这并不表示他心中没有恐惧存在。

修道所指的“灭情绝性”若是运用于此处,所指的应是“怕而不怕”。

“怕”是已经存在的,“不怕”是修道者“修”出来的,再例如最简单的爱与恨,修道者也可以拥有爱与恨的能力,不过既是要“修”,便不能只局限于爱与恨最原始的形态,还是用爱恨作比。

爱是一种态度,不爱是另一种态度。

恨是一种态度,不恨是另一种态度。

这其实就是肯定与否定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http://.suya.cc/67/67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