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矛盾,已经产生了(1 / 1)

一个人的战国 长恨鸽 397 字 11个月前

他终于明白,为何单于胆敢将三十万士卒交到此人的手中了。

他,的确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统帅奇才。

须卜图紧绷着的心终于得以短暂安宁,他为单于的选择而感到安宁。

正当他以为徐福结束了这一次的问话时,徐福又开口问道:“我们的骑兵数量具体有多少。”

须卜图这次不慌,因为徐福问的是他所知道的:“他不紧不慢说,左右大将各领一万,共两万骑兵。”

徐福又问:“军中有多少马匹?”

须卜图回答道:“除去骑兵两万,骑兵替换马匹及用作其他用途马匹,约有近五万。”

徐福心中思虑着,即便是全部将这五万匹马匹组建成骑兵,也才仅有五万,这让他试图以骑兵为核心,构建匈奴大军整体结构的愿望落空了。

如果大军速度欠缺,就难以发挥突袭致胜的作用。

匈奴大军的主体还是步兵,骑兵可以忽略不计,徐福一路观来,就连匈奴的骑兵也俱是重装厚甲武装完备。

匈奴士卒军械自备,为了战场上不受重击,每个士卒都将自身的防护做到了极致。

步兵本就笨重,又携以如此笨重的盔甲,行动速度也是极为有限,战场厮杀也不够灵活,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倘若遭遇伏击,大军行动迟缓,将会面临被敌军包抄的危险。

再者,匈奴士卒与中原士卒不同,他们没有国家统一发给的武器装备,没有形成一体的战斗力,甚至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他们在战事开始时,便各自为战,各自携带武器装备五花八门,难以形成规模战力。

也许在混战之中,这些武器能发挥效用,但是正规兵团式作战,是无法发挥其优势的。

徐福有心改变匈奴军队的结构,改变匈奴步兵笨重的状态,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徐福也不能在短时间内给予这些士卒统一的盔甲武器,但是改革是必须的。

徐福已经下定了决心,否则这一战他难以保证战胜。

徐福追求的便是军队的迅捷,如此才能使(http://.suya.cc/67/67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