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人,往往是不自知、不自觉,也无法自己解开自己的束缚的(1 / 1)

一个人的战国 长恨鸽 393 字 11个月前

桓崎带着数十骑残兵败将,由太行山历经长途跋涉,终于到达秦国境内,身后赵国追兵也放弃追击原路返回。

秦军少有惨败,以往大军归国,总是能够得到秦国百姓的夹道欢迎,然而此时此刻冷冷清清,没有人来理会他们。

大道朝西,眼前的直道直通咸阳,几日之后他们便会抵达咸阳。

虽然现在没有赵军追击,他们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日日夜夜片刻不停的逃亡,让这数十残存下来的秦国士卒筋疲力竭,他们跌跌撞撞路过许多秦国的村庄集镇,看着路人冷漠而又蔑视的目光,忐忑不安的想象着自己即将面临的处境,依然心如惊鸟。

他们明白,万家灯火、百里炊烟都是留给胜利者的。

相比于行尸走肉一般的数十残兵,桓崎看起来尚且还足够精神,身上盔甲尚且鲜亮,面对鄙夷的目光神情,也平静漠然,仿佛他不曾经历过大败。

此战之后桓崎原本赴死之心已决,但却被章邯说服,他对战败并无过多自责,对十数万士卒战死也并无过多愧疚。x33

胜败乃兵家常事,士卒战死沙场亦是宿命,不战死在此间,来日也会战死在别处,如果想要没有死亡,那天下便应该没有战争,显然,这个天下没有战争是不可能的。

他也曾为万千士卒的宿命不平,但经此一役,他看淡了许多,身为一个统帅,士卒已经死去,再去怜悯士卒的牺牲,太过虚伪,不如去做一些更加实际的事情,例如去承担战败的责任。

作为秦国西路大军的最高统帅,战败的责任,他当然不会推卸,事实上他已经不在乎生死。

倘若嬴政要他死,他死的也并不冤。

倘若嬴政不让他死,他将不会再做一个将军。

正如章邯所说,如果他不是一个将军,也许是一个很优秀的农夫,或者像成蛟一样去山中做一个山户。

做一个农夫很好,不用对谁负责,只是不知,是不是还有机会做一个农夫,等到麦收时节可以邀请几个好友,白日里一同顶着(http://.suya.cc/67/67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