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他的忧患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有时甚至让他觉得虚假(1 / 1)

一个人的战国 长恨鸽 389 字 11个月前

李牧摇头无奈的说:“从前赵国朝堂之上有王上圣明,北有我李牧镇守边关,南有上将军庞煖领军征战,赵国这几年虽然偶有波折,但我与上将军一南一北,亦可护卫赵国周全,然而如今先王与庞煖上将军一同去了,新王继位,是否贤良圣明,还未可知,我李牧一人,实在是独木难支,深感力不从心。”

“将军有些气馁了。”

“这些话与旁人不能说,便只能与先生说。”

徐福沉默不语,微有感慨,顾己,或能凝神守一,顾人,势必心有羁绊,人一旦有了羁绊,难免身不由己、情不及衷、,言不随心,正如李牧这般。

人若想真正豁达,大概需要摆脱所有羁绊,然而人世冗杂千丝万缕,人有情欲藕断丝连,真正的豁达,这世间应当是没有的。

徐福修道最忌羁绊缠身,他曾欲图摆脱羁绊,后来也放弃了,他曾经试图对羁绊做出另一种解释,以此明心静意,为此他寻找了诸多例证,最后却只证得人生于世羁绊无法消除。

比如得道需先入世,让羁绊缠身或有可能在浮华羁绊之中寻得自清、自明,这正如久病可成良医,人或许不该执着于羁绊,应该与羁绊共生,而不失明睿之志。

如此解释,也只能算是自我安慰,徐福何尝不时时刻刻受这羁绊之苦?

徐福深知李牧境地实在尴尬,哪怕李牧有再大的本事,双拳难敌四手,又能如何?

或许,还有余地,那便是战胜秦军。

若是战胜秦军,秦军便会转移战略目标,一旦秦国蓄谋已久的伐赵之战失败,便意味着伐赵的最佳时机已然逝去,再行伐赵,必定事倍功半、颇费周折,到那时即便嬴政再如何坚持,朝中也必然会出现一些反对的声音。

徐福心情沉闷一落千丈,这源于方才李牧提到庞煖,徐福与庞煖交情匪浅,倘若不是自己当初迫不得已借庞煖及麾下联军为筹码谋私,庞煖也许已经得偿人生大愿了,这是莫大亏欠,徐福终身难忘,亦成此生再不能弥补(http://.suya.cc/67/67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