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他忽然之间原谅了很多人,也原谅了他自己(1 / 1)

一个人的战国 长恨鸽 426 字 11个月前

桓崎略有迟疑回道:“此次伐赵,臣对进军路线臣也有异议。

“哦?有何异议?”

桓崎道:“王上兵分三路取赵,很好,沿滹沱河向赵国邯郸北部进军也很好,只是眼下时机尚不成熟。”

“你以为何时才算是时机成熟?”

嬴政隐隐有些不悦了,王翦也曾建议延缓进攻赵国,桓崎如今竟然也不顾临阵弃军之罪,冒险来此与自己说这些,难道他不懂自己的心思吗?

嬴政选择桓崎作为西路主力大军主将,便是相信桓崎一定能懂自己的心意。

桓崎当然明白嬴政的心思,毕竟嬴政是桓崎一手教出来的。

桓崎说:“王上莫要心急。”

“你说的轻巧,寡人如何不心急?”

桓崎道:“王上最终的目的是灭亡赵国,倘若因为心急而事倍功半,这样就太过可惜了,两国博弈,越是到最后,越要沉得住气,臣明白,王上重心全都放在西路,是要截断李牧南下路线,逼迫李牧大军与秦军决战,这亦是王上伐赵的关键一步。”x33

嬴政有些疑惑了,原来桓崎都明白,那为何还要跑一趟呢?也许桓崎还有话要说。

嬴政道:“不错,寡人正是此意,寡人要灭赵国,也要一举歼灭赵国最后的希望,使赵人永世臣服。”

桓崎说:“臣之意,并非是不攻赵国,也并非不与李牧决战。”

嬴政问:“那你为何说时机不成熟?”

桓崎道:“臣以为,如果王上伐赵,是以与李牧决战为主,如此路线进军的时机,便有待进一步商榷。”

“你且说下去。”

桓崎道:“王上决意与李牧决战之初心亦是为覆灭赵国,当然不能只计一战之利害,而需计全局之利害,此时沿滹沱河进军,的确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引李牧南下与其决战,然而先与李牧决战便是以硬碰硬,王翦大将军虽然攻克邯郸周边几座重要城池,但赵国周边还是有不少城池拱卫,且邯郸东部尚且留有余地,邯郸周边障碍没有肃清,决战无论胜败,决战以后秦国军力多少会有损耗,对于后续秦国进攻赵都邯郸极为不利,与其如此,不如在与李牧决战之前,先行集中力量扫清邯郸周边的所有障碍,只(http://.suya.cc/67/67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