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嬴政一定明白他的用意,但是明白并不代表一定认同(1 / 1)

一个人的战国 长恨鸽 386 字 11个月前

徐福继续说道:“将军弃城,虽然打乱了秦国进攻赵国的计划,但仅仅是做短暂拖延,北路秦军情势不明,西路秦军蓄势待发,南路秦军据守距离邯郸近在咫尺的邺城,赵都依旧危险。”x33

李牧眉头深锁,如同山川纵横,他坚定说道:“牧希望一战,若能战胜秦军,便能度过此次危机,未来赵国也能得到更多的喘息之机。”

战胜自然是好的,若战不胜呢?

此番弃城,即是为战不胜而做的准备。

“以先生之见,秦国接下来又当如何?”

李牧心中再无顾忌,虚心请教徐福,他清楚的知道自己面前的赵国不容有丝毫的闪失,否则赵国都将面临亡国的危险,他一人救不了赵国,但多一人为赵国谋略,便多一丝胜利的希望。

徐福说:“秦国前策是图谋已久,当前虽然已然行不通,但是秦国首先伐赵之心依然强烈,秦国还是会集中力量攻伐赵国,将军麾下边军未显行踪,秦国进攻赵国有所忌惮,因而不会拼尽全力,也许会尝试和试探从其他地方对赵国进行攻伐,如果这试探性的进攻奏效,那么便会一鼓作气,然而如果赵国能够打退秦国这一次或者两次的试探性进攻,秦国或许就改变了首先伐赵的想法,赵国会很可能能够获得一两年休养生息的时间。”

徐福说到此处,不自觉叹了口气道:“万事不能周全,时局难料,人心亦是难料。”

徐福叹气是与此无关,而是想起秦国之事难为,叹自己费尽心思,依然不能让嬴政明白自己的心意。

嬴政一定明白他的用意,但是明白并不代表一定认同。

嬴政自齐国返回秦国后的那些时日里,失去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得到了很多东西,这诸多的得与失,造就了现在的嬴政。

李牧宽慰说:“先生不必叹气,事在人为,问心无愧便好。

徐福笑道:“事在人为,问心无愧,这很好。”

……

咸阳城王宫的深墙大院之中,黑色(http://.suya.cc/67/67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