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无论此战如何,赵国都没有未来(1 / 1)

一个人的战国 长恨鸽 405 字 11个月前

有了徐福的肯定,庞煖对于赵军布防一事再无疑惑,也再无忐忑,庞煖相信自己和徐福两个人的判断。

庞煖辞别徐福,言尽于此。

徐福亦知庞煖急迫,因而不再挽留,庞煖回府后不日启程,率领赵国大军向上党方向而去。x33

此时王翦骑马飞奔在向东路上,他的思绪一刻都没有停止,在此之前他已经做好了一切进攻赵国的准备。

此战他并不打算贪多,这一战还并非是秦国与赵国的最后一战,此战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赵国从上党一带驱逐出去,以此来作为秦国进一步征伐赵国的跳板,赵国若是完全退出上党一带,那么赵国在其北部河北平原将再也无险可守,秦军未来即可不费吹灰之力攻入赵国腹地,由此进入将赵国拦腰切断也是极有可能的,那时,才是秦国灭赵国的最后一战。

王翦之所以在此战还未开始之时就如此保守,是因为分析了前几次秦国攻伐赵国失败的根源。

前两次攻入河北平原,都以失败而告终,俱是因为秦军太过贪心冒进。

例如前不久蒙敖伐赵,虽有朝堂上的因素影响,其根本原因也是因为孤军深入被庞煖钻了空子;即便当年长平之战时,虽然秦军胜利,却也是几乎耗尽了秦国的国力,若不是赵括主动出击,赵军再坚守一月,秦国便被赵国拖垮了。

王翦比蒙骜更为谨慎,他若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万全的把握断然不会贸然突进,他深知只有切实得到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益,鉴于此,他决定采用最为稳妥的办法,步步为营,一步一步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他曾多次向嬴政提出,不可一战而灭赵之策,只因为赵国太过顽强,上党是未来伐赵的关键,趁着赵国麻痹大意之时,拿下极为易守难攻的上党,才是重中之重的第一步。

策言具体为,伐赵可先取赵国要害,逐步对赵国形成战略上的包围,到那时一举歼灭赵国便要容易的多。

在他看来,秦赵之战就像是一盘棋刚刚开始,上党便是棋眼,他只是落下第一颗子,并不痴心妄想下第一颗子(http://.suya.cc/67/67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