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这些难道都是巧合吗(1 / 1)

一个人的战国 长恨鸽 435 字 11个月前

秦国之强,的确如荀子所说,并不是侥幸偶然。

遥想当年,秦先祖秦非子不过是因养马有功而被周天子封赏,后来秦庄公击败西戎,才不过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予秦地,即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之地作为栖身之地。

周幽王时,幽王昏庸被西戎攻杀,秦襄公率兵救周,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平王赐封歧山以西之地,秦国至此才成为诸侯一员,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以“秦”为国号。

经过历代经营,秦国的国力日渐强盛,至秦穆公时已经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强国。

秦穆公雄心勃勃,一心为秦拓土开疆,在中原战场的失利没有让他丧失斗志,他转而将目标放到西方戎族,直到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历代国君不断进取,晋国却一直是秦国最大的威胁,楚庄王大败晋国,晋国日渐衰微,秦桓公乘机攻晋,却不料被令狐文子大败于辅氏。

秦人皆叹,哀哉!泱泱大秦,竟不及于晋一魏氏之族。

秦桓公背弃盟约,晋厉公率四军八卿攻入秦国,大败秦军于麻隧,秦国与中原强国之间的差距一目了然。

这时的秦国内忧外患,向东不能出崤函,争南不能及巴蜀。

后来,晋国分解成赵魏韩三国,魏国崛起,魏国与秦毗邻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难以挡其锋芒,被迫退守洛水以西,情势危急。

说来巧合,此时魏国独大而遭赵韩不满,演变为三晋之间的内斗,魏国无暇再顾及秦国,使秦国得以喘息之机,现在想来,秦国的崛起,当真还有些侥幸。

秦国能自绝境中抓住这一丝侥幸,也是不易。

正是此时,秦孝公继位,任用商鞅进行变法,采用商君之策,依法治国重农抑商使民休养生息,又施行奖励军功之策,使秦国军力大大提升,为后来的秦惠文王称王,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秦惠文王时,秦国又兼并巴国和蜀国,使巴蜀之地成为秦国的粮仓,剑指中原蓄势待发,这时的秦国已经成为了列国惧怕的虎狼之国。

徐福不由得再次感叹,自古以来秦地苦寒,秦起于微末,在中原各个强国与西方游牧戎族的夹缝之中艰难存活,一点一点累积,一步一步从(http://.suya.cc/67/67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