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庞煖(1 / 1)

一个人的战国 长恨鸽 379 字 11个月前

说起来赵武灵王也算是一代雄主,一个求贤若渴的睿智国君,只是晚年却犯了糊涂。

谁都不曾想到赵武灵王一世英名毁于“沙丘之乱”,这其中又是一番不为人知的故事。

此后赵国公子成、李兑二人把持赵国朝政,公子成去世后,赵国便在李兑一人的掌控之下。

李兑此人心胸狭隘,对于如庞煖一般曾经受到赵武灵王器重的人多加排挤,此后五十多年间,便再也难寻庞煖的踪迹了。

如今庞煖能够坐上这五国联军统帅的位置,倒也是曲折。

赵孝成王去世后,其子偃即位为当今赵王,廉颇作为功勋之臣掌握赵国兵权,然而此人性情刚正,朝堂之上屡次冲撞赵王,不为赵王所喜,因此赵王想要废去他的兵权,任用拥有同样资历的大将乐乘。

廉颇大怒而拒绝交出兵权,负气率军攻击乐乘,乐乘不敌,仓皇而逃,后来廉颇自觉难逃罪责,便带着自己的部众畏罪潜逃至魏国。

此事于赵国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加之先前赵奢病故,邯郸之战中蔺相如去世,如此一来,赵国几年之内接连失去了几位能臣良将,一时间竟然无有能人可补空缺,赵国已是到了人才凋敝的窘境。

实际上此次五国联军统帅最为合适的人选,当为正值壮年屡破匈奴的赵国名将——李牧。

此人用兵谨慎、战功赫赫,自是首选,然而恰在赵王偃继位后的第二年,李牧率军攻克了燕国的武遂和方城,此次燕国参与五国伐秦,便是基于此战燕国战败,不得不受赵国胁迫。

因此赵王唯恐后方不稳,而代、雁门、云中各郡,尚需要得力将领驻兵防守,李牧无从分身。

无奈之下,赵国不得不启用其他的将领,可是有谁能够有统帅五国联军的能力和威望呢?

这时候有人想到了年过八旬的庞煖,并向赵王推荐了他,如此庞煖才得以复出。

庞煖复出后,燕国大将剧辛企图趁着赵国国内(http://.suya.cc/67/67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