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驱逐鞑虏,复我河山(1 / 9)

山海关,位于大明东北方位,是大明八大关口之一。

山海关与北方的嘉裕关遥相呼应,皆为大明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肩负着守护大明的重要职责。

因为北方为大元王朝,千万异族聚居之地;而东北山海关外,则是大清王朝。

一旦两大关口失守,元军和清军即可长驱直入,畅通无阻,直达顺天府,攻入大明京都。

所以说,大元王朝和大清王朝选择同时进攻嘉裕关和山海关,目的就是与与青龙会和魔师宫等里应外合,攻打大明京都,可见其用心之险恶。

如今虽然青龙会和魔师宫等势力行动失败了,但大元和大清仍未放弃进攻大明。

他们与青龙会等势力合作,只是顺势而为。

就算青龙会等势力失败了,也不影响他们进攻大明。

毕竟,他们为了这次行动,消耗极大,就算无法覆灭大明,也得想办法从大明身上撕下一块肉来,弥补大军的损耗,否则他们岂非白白打这一仗?

所以,战斗才会一直持续到现在。

而此时,山海关失守,清军二次入关,烧杀抢掠,无恶不为。

短短数日时间,清军入关数百里,山海关内上百里地区的百姓都遭了殃,被这群强盗所洗掠。

清军所过,寸草不生,甚至连老人孩童都未曾放过,杀的山海关一带血流成河,尸骨累累。

战争的残酷,在这一刻彻底体现了出来。

打仗,最终苦的是百姓!

此时,山海关百里外。

大旗连营,绵延十几里。

黑底金龙大旗迎风招展,在营帐中央,更是竖立着一个数十米高的大旗,上面写着一个大字——明。

这就是孙承宗和杨嗣昌大军的营帐。

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伤亡,尽管山海关失守,孙承宗依旧将大军驻扎在此,连番死战,将清军挡在了山海关内,不让其南下继续屠戮大明百姓。

如今,大军已经足足坚守了七天。

两人从京都召集带来的十万大军,此刻已经打的不足五万。

残兵败将,士气低沉。

但为了守护身后的百姓,他们依旧死守这里,已经是抱着共赴国难的决心!

中军大帐内,气氛一片凝重。

主帅孙承宗身披黑色战甲,坐在主位,眉头紧锁,脸色难看。

下方两侧则是杨嗣昌等诸多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