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新芯(华虹)的成立(1 / 5)

“赵师傅,听说了没有?”申海第二工业大学刚毕业来公司没多久的小张眉飞色舞得对赵师傅说。

华虹作为申海本土国企,8英寸的生产线可以说是华虹乃至华国目前最先进的生产线之一,即便如此一线的工程师也只能从申海第二工业大学招人。

华虹的一线制造部门也想从复旦、交大、同济这些地方招人,再不济也得是申海大学吧。结果就是华虹确实能从这些地方招到人,但是只要说到要来一线制造部门,这些大学的毕业生都不愿意来。

在当下学历还没有贬值的年代,复旦交大对口专业的毕业生完全可以去半导体类外企在华国的办事处。次一等的高校毕业生也能留在华虹本部,哪怕做芯片设计也比去一线制造部门要好。

因此流落到华虹一线制造部门的只有申海第二工业大学这个级别。申海第二工业大学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电子电气工程系,和集成电路专业对口的专业。虽然学校教的那些东西不那么对口。

赵师傅比小张要年长十多岁左右,是毕业于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在他毕业的那个年代,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还叫电子电工学院呢。

赵师傅刚毕业的时候在华晶集团工作,那个年代的华晶集团相当于现在的华虹。78年的时候华国耗资2.65亿元在无锡建立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引进产业链节点最全的双极集成电路生产线。

赵师傅听出了小张语气中的兴奋,他名义上是整个8英寸生产线的技术主管,从技术上管理整个一线的工程师们,但是说白了就是级别最高的工程师。因为人厚道随和的缘故,小张来没多久就和赵师傅熟悉起来。

“小点声,生怕别人没听见?待会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找个偏僻的地方,你好好说说是怎么回事。”

说完之后,赵师傅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装作一副什么都没有听到的样子,继续干自己手头的工作。

这也是小张很佩服赵师傅的一点,因为和去年相比,他们今年没有那么多活。

在当下的大环境下,机器启动起来,属于是做一块芯片赔一块芯片,压根没有利润可言。

互联网泡沫导致半导体产业的泡沫破裂远远没有到完结的时候,再叠加阿美利肯的黑天鹅事件,可以说华虹的8英寸生产线要盈利最快也要到明年了。

而赵师傅能够在没有活干的时候也装出一副很忙的样子,在领导问起来的时候,能把手里的一份活拆成10份去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