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正国本(圆四)固所愿也,不敢请耳(2 / 6)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163 字 2023-05-08

因为“小爷”对应的“皇爷”,它是宫里人对太子的专门称呼。很早之前就说过,明朝宫廷之内,至少在朱棣定北京为皇帝行在之后,北京宫廷之中的不少称呼就开始“北方化”了,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爷”字的使用明显增加。

“爷”这个字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渊源,这个字如果看简体写法很难看明白,得看繁体:它写作“爺”,上面是“父”,下面是“耶”。

在“父”字的甲骨文字形中,“父”字是一只手握着石斧之类的器物。远古时代人们学会利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和进行战争,这对开创新的生活具有重大意义,所以“父”是远古人对从事劳动和战争的男子的一种尊称。

那么,一个家庭之中谁是主要劳动力,谁是在部落需要时必须参加战争之人?当然是家中的成年男子,所以经过一段演化之后,古代汉语中“父”就固定下来了,成了“父亲”,是一家之长。

可以说,父权社会的形成,源于古代部落社会最重要的三件大事之二都只有成年男子能够作为主力来承担:生产与战争。[注:另一件大事是祭祀。

有史可考的是,直到唐时,“爷”字都没有出现,而唐时之人口语称呼父亲之时为“耶”、“耶耶”——这个音最后化为了爷。

杜甫的《兵车行》中说:“耶娘妻子走相送。”其中的“耶娘”就是父母,也就是说,唐代人说“耶”并不是祖父而是父亲。

这可不是孤证,比如李世民在写给李治的书信中,落款也往往都是“耶耶敕”——敕是因为李世民身为皇帝,写什么都是敕,而“耶耶”就是他在自己儿子面前的自称。

其实何必等到唐朝,早在晋朝以前,人们就已经将自己的父亲称作“耶”,不过这里就不多追述了。总之,到了宋代,人们在“耶”的基础上加上形旁父字,写成形声字“爷”字。

再往后发展,“爷”字由最初表示父亲的意思逐渐抬高了辈分,专门用于称呼祖父以及和祖父同一辈分的男性。而在明以后,“爷”字就已经被人们用来称呼祖父或者地位尊贵的男性了。

由于北京这边“地位尊贵的男性”特别多,所以以北京为中心,让“某爷”的称呼发散开来。到了后来鞑清入关,也接受了这种风俗,以至于后世一看清宫戏,整个剧里就已经完全爷来爷去了。

总之,明清两朝都爱把皇帝称呼为“皇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