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正国本(廿三)封禅之阳谋(2 / 6)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53 字 2023-05-08

可以说,秦始皇制定了封禅的1.0版本流程,即一封一禅。至今泰山还有秦始皇封禅的遗迹,比如泰山石刻、五大夫松等。

到了汉武帝,他对封禅仪式的流程和内容进行了丰富,形成了二封二禅。即先从梁父山祭地,然后在泰山脚下的东方位置设置祭台祭天。然后,汉武帝再率领少数大臣登顶泰山,在山顶上再次祭天。

第二天,则从泰山北面下坡,来到附近的肃然山再次祭地。由此可见,这个流程更加复杂,其后世历代帝王封禅,基本也是按照这个流程来的。

当然,在封禅的时候,所用材料也是非常讲究的,汉武帝祭祀所用物主要有产于江淮一带的一茅三脊草,各地珍贵的飞禽走兽的羽毛、毛皮,并用五色土杂封起来。

在隆重的乐声中,汉武帝身穿黄色衣服亲自跪拜,昭告上天和大地,封禅完毕后下令改元,还命令诸侯在泰山脚下建立“治邸”。

说到这里就能看出,封禅显然是一场劳民伤财的大型活动,所以它必须建立在安定的社会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上,而且有着严格的礼制规定,要师出有名,注定是不能经常举行的。

据考证:历史上举行封禅的皇帝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想封禅而最终未果的,有魏明帝、宋文帝、梁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宗等。

其他皇帝也就算了,唐太宗作为万国来朝的“天可汗”,开创了“贞观之治”,按理说完全有理由搞封禅仪式,怎么就没搞成呢?

其实唐太宗本人也想通过封禅展示一下盛世风采,结果被魏征泼了一瓢冷水:“陛下东封,万国咸萃,须千乘万骑,供帐之费,动役数州,户口萧条,何以能给?”

你看,连贞观时期尚难以搞一场体面的封禅仪式,可见封禅确实是一场劳民伤财的活动。好在唐太宗体恤民生,听进了魏征的意见,也就没有搞封禅仪式了。

既然封禅这么折腾,那么为何大凡有点雄心的帝王都想搞封禅仪式?高务实作为在一个古代朝廷已经兢兢业业干了将近三十年的“老臣”,他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可能:

一是昭告天下,改朝换代了,宣告新的帝王“受命于天”,其统治天下符合上天的旨意,具有毋庸置疑的合法性。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新旧政权交替的时候,像秦始皇就是这一类例子的典型。

二是封禅可以粉饰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