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宫里宫外(十四)孟古哲哲之智(2 / 7)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933 字 2023-05-08

拔之前,一般都会派出小股骑兵,或者是依靠商人收集情报,以确保军队的牲畜不至于因为没有充足的食物和饮水而出现严重损失。

如果将蒙古西征,和其他历代游牧民族的迁徙路线相对比,就会发现两者有着惊人的重合。由此可见,蒙古人行军对于草场的依赖可见一斑,也并非是哪条路都能瞎走。

顺便一说,蒙古在对中东地区的征服过程中中,常常出现的一个现象是,蒙古人会有意识的对当地农田灌溉系统进行破坏。

这一方面是为了瓦解当地的反抗能力,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则是为了迫使农田荒废,从而被蒙古人改为草场方便行军使用。

不过这种十分缺德的做法并不是每次都能奏效。在约旦河谷地区,旭烈兀将主力撤离仅留怯的不花一支偏师,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约旦河谷地区的牧场不足以维持蒙古军队庞大的牧群。

同样,这一问题也发生在欧洲,东欧茂密的森林使得蒙古人即使征服了罗斯诸部,也难以在当地维持长期驻军,并借此为基地扩大战果。也正因如此,莫斯科人才最终能够囤积力量,最后反噬金帐汗国,导致金帐汗国最终没落。

不仅数百年前的蒙古人是通过这样的办法长途奔袭,即便只是三十多年前,俺答汗派切尽黄台吉进行的西征同样也是如此——他走的可不是河湟那条丝绸之路故地,而是横跨大草原直击瓦剌诸部。

高务实当然也知道这些情况,大致总结就是:汉军西出只能走丝绸之路,依托强大的国力,硬生生拿银子“开路”打进西域,因为汉军没有规模巨大的牲畜群作为给养来源;

蒙古人西征则偏偏不能走近乎荒漠化的古丝绸之路,而要再靠北一些走大草原,这样才能确保牲畜群不至于在途中因为食物和饮水不足而遭受重大损失。

回看前些年察哈尔人的西逃也会发现,他们选择的路线是戈壁与草原相交的地区。这个主要就是担心太深入草原可能被土默特人追上拖住,然后被明军赶到,明蒙联军对其进行围剿。所以他们不能离开草原,不能真往戈壁上跑。

高务实之前和朱翊钧说起对西域察哈尔作战的规划时,朱翊钧就提到过叶尔羌地区太远了,“除非你能说动土默特再来一次西征,否则这仗不好打。”

不过当时高务实没有接茬,反而把话题岔开了。这并非是高务实认为皇帝的话不对,恰恰相反,说服土默特和鄂尔多